【诗作原文】
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不得为长虹,万丈扫寥廓。
又不为疾风,六月送飞雹。
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
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
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
平生为衣食,敛版靴两脚。
心虽了是非,口不给唯诺。
如今老且病,鬓秃牙齿落。
仰天少吐气,饿死实差乐。
壮心埋不朽,千载犹可作!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夏,当时诗人陆游被劾罢官,归于山阴家乡。
诗人在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88)知严州任上,任未满时便辞请归乡。次年正月除礼部郎中,后又兼膳部郎中、实录院检讨官。十一月被劫罢官,返归山阴。
时年已六十六岁的诗人知道自己恐怕难有再实现报国理想之机会,于是作此诗以总结自己,抒发一生困厄、志不得伸之悲愤,表达对朝廷死守求和苟安政策的严厉谴责,融总结一生、抒写愤激与表明心志于一体,与“诗圣”杜甫之抒写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感慨愤懑之名作《醉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语言畅达,不事雕饰,却情感深挚,抒写屡遭压抑、埋没的愤激之情,表达至死亦不失壮志的心声,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重在抒写一生困厄、志不得伸之遭际;第二部分(中间十句):重在写出壮志难酬之原因;第三部分(末尾六句):重在描写诗人如今之景况及心志。
这首诗以诗明志,感人至深。诗人抒写一生遭际及壮志未酬之原因,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极深刻地反思自己、解剖自己,表达了忠贞不渝、壮心永在的爱国之志,确有感天动地的艺术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