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笔记议对第二十四
《文心雕龙》第二十四篇论述的是“议”、“对”两种相近的文体。“议”有议论的意思,它和一般议论文的不同,就在于是向帝王的陈说;“对”指“对策”和“射策”两种,这是就考试科目的不同而分的,总的都叫“策”。“策”又分三种:“一曰制策,天子称制以问而对者是也;二曰试策,有司以策试士而对者是也;三曰进策,著策而上进者是也。”这里所论的“策”,主要指第一种。
“议”的含义。周代的祖先和豳人的商讨事务就是所谓“议”,“议”是讲求适宜,就是研究怎样合于事理的。无论是周易还是尚书都有对“议”的论述,可见这是儒家的经典的精神。“议”的起源。管仲所称黄帝“明台之议”是“议”的可追溯的源头,之后贤明的帝王讨论国家大事无不进行充分的辩论,直至汉代,确定“驳议”的体制。
应帝王的诏命而陈述政事的叫做“对策”;自己探取的试题而呈献意见的叫做“射策。“对策”、“射策”虽是两个不同的名称,但都是奏议的体制之一驳议侧重于辨析事理,各有其不同的见解;对策主要用以正面阐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在于发扬光大治国之道。
本篇强调用“议对”来“弛张治术”、“大明治道”,强调写什么必须熟悉什么:“郊祀必洞于礼,戎事必练于兵,田谷先晓于农,断讼务精于律。”反对“空骋其华”,有一定普遍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