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常常有这么一幕场景:与爱人结束欢娱之后的男主,常常从床头抽出一颗烟,昏黄的灯光下点开打火机点烟,继而烟草发出微红的亮光,男主猛抽一口,轻轻吐出一个又一个烟圈。
如果此时窗外正在下雨,男主可能独自起床、穿鞋、披上外套、走到阳台上、望着外面四溅的暴雨,仿佛若有所思,又仿佛茫然无措。
一个沉默的男人,一根默默燃烧的烟,构成了一副无比失落的场景,同这个雨夜一般,令人忧郁、怅然。此去经年,哥哥的《阿飞正传》最为难忘。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忧郁时间,那就是“贤者时间”,即形容人类交媾后的失落情绪。“贤者时间”,听起来是一个多么放飞自我的词语,然而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神游的词语,反而多了些许失落感。
“贤者时间”,最初指的是男性在性交之后内心涌起的漫长空虚,什么事都不想做或是开始思考一些宇宙人生的哲学问题,犹如一个无欲无求的圣人。说白了,也就是一切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到达顶点之后的空虚感。
如此看来,“贤者时间”也并非男性专有,只要是人类,多多少少都会有掉入“贤者时间”的经历。因为贤者时间是一种我们同为动物的疲惫与羸弱。
你是否常常有一种感觉,午饭饱餐之后会有困意阵阵泛入脑海,甚是感觉到困乏,其实这也算是陷入到贤者时间,因为自己的食欲得到满足。
而对于某些热衷美食的人而言,一旦碰到自己喜爱的食物,就会陷入到毫无节制地食用当中,这段疯狂的进食犹如做爱一般,极尽肚子去填充那无限的“食欲”,然后当狂吃之后,摸着鼓鼓的肚子就会瘫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发出“再也不吃”的喟叹。
其实,在发出喟叹的一瞬间便是人类进入到贤者时间,在这瞬间,人类对一份食物的爱突然间就被消耗殆尽,甚至会感受到一种彻底的厌倦,并且毫无留恋。
在电影《七宗罪》中,第一位死者便因为犯了“食欲”而丢失性命,当然肯定是度过了贤者时间。
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客户的需求一大堆一大堆丢了过来,日常加班就是常态,经常性的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甚至到了一两点,然后第二天早早起来继续怼天怼地怼客户。
在那两个月的时间里,每逢周末都还要时刻准备着客户随时丢过来的需求,以至于领导经常性地把“又过了个假周末”挂在嘴上。
确切地说,那段时间可以用辛苦和疲惫来说,虽然每天心里骂着客户,但手还是没有停下继续修改的方案,时刻都盼望着有一天可以得到彻底的解放。
终于,到了五月份的时候,客户的需求渐渐变得少了起来,除去了日常性服务外,额外的需求量大为减少。可能是习惯了前段时间的忙碌,最初的几周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根本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做什么才好。
仔细想想,疯狂加班的日子虽然辛苦、疲惫,但自己的内心永远有一个目标,如同一艘航船,在天亮之前必须到达彼岸,而只有奋力划船,才能实现。一旦这种日子结束了,这个目标也就消失了,茫茫大洋中,不知道究竟漂向何方。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时光。比如高考结束、大学毕业、创业成功等这类人生大事件的发生,亦或者某一个长假的归途、一场欢聚Party的结束,明明刚刚度过一段苦逼或者轻松的时光,本应该更为兴奋,却会突然降临一种无端的难过,内心恍恍惚惚,也记不得真实生活,也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狂化之后尽剩孤寂”。
或者可以说,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贤者时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贤者时间,就像一首后摇曲,高亢激烈的鼓点过后总有一段漫长的低回。
人最快乐的时候,并不是梦想达成,万事落定,而是在想得到却还未得到之时。
就像想买一样昂贵的东西,你最爱它的时候并不是你真正把它捧在手心的时候,而是你还没得到它之前,每天心心念念地想它,勤勤恳恳地攒钱,扳着指头算银行卡里余额和这样东西价格的差距,幻想着有一天能亲手得到它的喜悦。
就像对待自己喜欢的剧,最好的状态不是一口气全部看完,而是每天只看一集甚至半集,就像是好不容易得到心爱糖果的小孩,根本不舍得一次吃完,每次都只拿出来舔一小口,然后再偷偷地放回去藏好。
做爱后的动物感伤,是因为在满足欲望的时候,人更像个动物,但贤者时间,却让一切又回归到了人类的状态。因为,得到也就意味着失去的开始。
在我看来,贤者时间才是人生的常态。我们的余生,都不过是一段漫长的贤者时间。所以何必要去对抗呢?根本无谓对抗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记住漫长失落前的那一点甜。
其实有一点甜就够了,因为人生啊,本就是靠着一点点甜,来挨过无尽的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