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同理,我们教育孩子也是遵循着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家长们若能遵循着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绝对能事半功倍。
01 观察
小学生通常只注意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鲜的、奇怪的东西,而且在观察事物的时候,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简单的说,这一阶段的孩子是无意识的观察,所以,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事物,间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这很重要哦。
02 注意
通常,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孩子的注意力都是无意的,他们可以瞬间被某种东西吸引,然后又很快分散注意力。
上幼儿园之后,开始引导有意的注意力培养,但是直到上了小学,无意注意仍然是主导。表现在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
不过家长们可以放心的是,孩子的有意注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但如果家长们经常提醒孩子注意力要集中,就更能加强孩子的有意注意的提升了。
这一点尤为重要,当别的孩子注意力还在分散的时候,我的孩子已经能专注地完成一件事了,这一步,比别人早多少?
当然,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并非是强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坐在书桌前写作业,而是结合第一个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引导教育。
03 记忆
很多家长都有所发现,和孩子说具体的事件、人物、对象等孩子比较容易记住,但如何说某个名词的定义、解释、描写等,孩子可能一点都没吸收,全部还给爸妈了。
这是因为小学阶段孩子的记忆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直观形象的记忆和逻辑的记忆比较发达,所以,家长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电影、动画、ppt、音乐等直观的方式进行要意识地教育和引导,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实验,让孩子参与进来,不仅加强了孩子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
04 思维
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不强,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也是我们教材上为什么到四五年级才学体积、面积、几何图形的原因。
我有很多同学都当了老师,在我和他们交流中,谈到孩子们接受知识的程度的时候,这些老师都比较恼火,和我埋怨说这些孩子好笨,一个概念说了好几遍,孩子还是不理解、不明白。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老师讲课的方式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缺乏自觉性和灵动性,他们在获取一个抽象的概念时思维转不过来,所以这方面其实是很多老师所不理解的,尽量安排少量的抽象概念,并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同样,家长们也是可以如此,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出来,加强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05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对自己生理状况的认识、对自己心理特征和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比较弱,绝大多数孩子判断的与评价标准来源于爸妈和学校的老师,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身正为范”的身教了。
当然,学校的老师我们无法要求太多,但却可以要求自己,改掉自己的陋习,改不掉就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来,文明说话、给孩子正确的肯定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爸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所以很多言行不得不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