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有两大文豪,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巨人,在学术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不管你对他们是怎样的一种评价,你的学识,乃至你的心灵、品格,总是绕不开这两个人,那就是鲁迅与郭沫若。
少年时候,就读过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女神》《日出》,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女神》,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等来反映当时社会现象,后来读了他的很多作品,包括广受非议的 “政治打油诗”。这并未能影响他在我心中的光辉。原因在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特定的地位,特定的性情,特定的表达方式,特别是他遵从党,做了他该做又必做的事。如此,就理解了他。
历史上郭沫若来到我的家乡,亲笔为我们峨眉提下了”天下峨眉”四个金字招牌,让峨眉山从此名扬四海,也让我对这位名人更加仰慕至深。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中国诗歌网在举办“郭沫若诗歌奖”系列活动之灵秀沙湾诗歌征稿活动征文比赛,顿时激发了我的兴趣。
可是我虽然读过几本他的名著,但我对他这个名人还是没有真正了解,怎样才能写出灵秀沙湾高质量诗歌呢,为了更加深入了解郭沫若,我想我必须去他的故居去探寻一些他童年成长的轨迹,也为了儿子能够多接受一些文化的熏陶。
印象中里的沙湾人杰地灵、钟灵毓秀,郭老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物和史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沙湾的赞誉之词。
很遗憾我虽去过若干次沙湾,但从未去过郭老故居。仲秋时节,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直奔郭老故居的路。从峨眉过去30公里 ,路不长,我跟着导航走,沿途工业气息浓厚,络绎不绝的大车扬起的灰尘漫天飞舞,一派现代的气势恢弘气息,当越来越接近故居时候,我的那种无比好奇的心理和无限的憧憬越来越重。
从进城到到达故居,还有几公里,我们的车子缓缓向前开着,生怕错过每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随着一栋栋古建筑映入我们的眼帘,我们终于“川滇国家旅游风景道”四川首段,地处“大渡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的“沫若戏剧小镇”,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主题戏剧小镇。我们的车子缓缓向前开着,生怕错过每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
车开到一处,路边刻有“乐山郭沫若故居”的石碑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是郭沫若故居的中心地带,我们所到之处,周围有很多诗词协会 ,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文化机构。周围的植被郁郁葱葱,宁静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沫若戏剧小镇把沫若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个地域的特色,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带着一路的期待,我们终于到目达的地——郭沫若故居景区门口。郭沫若故居景区位于乐山市西南三十五公里处的沙湾区文豪路中段,前临大渡河,后靠绥山。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一个居住和旅游的好地方。景区包括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和文化苑以及待建的文昌巷商业民俗文化街等景点。
接着我们来到了景区门前,门前的疫情防范措施非常到位,扫码,量体温等步骤一应俱全。 故居是穿斗木结构小青瓦平房,由四进三个天井和一个后花园组成,共有郭沫若故居、郭沫若纪念馆、沫若文化苑三个部分。
我们进门后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个石狮,游览从“银杏亭”文化长廊开始,长廊文化气息浓厚,长廊两侧是郭沫若的简介,他的人生活动轨迹以及其他文化标识。当地的人坐在里面聊天,吸收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儿子对郭沫若文化兴趣浓厚。不断的指着文化长廊上展板,问我各种问题,而我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一为他解答,或许有些他会听不懂,但丝毫不影响他对这些历史名人的兴趣。
走出文化长廊,我们在郭沫若雕塑下合影留念。接着来到了郭沫若博物馆,里面存放着郭沫若的手写作品及其他展览品。看着100多年前褶皱的纸张,儿子问我:“妈妈,这是写的什么?”我回答:“这是郭沫若写的家书,从前没有电话只有靠家书来和家人联系。”从他写的家书可以看出,郭沫若先生不仅文学底蕴渊博,而且他的文笔清秀,字迹美观大方。郭沫若书法是文人书法的典型代表,其书法熔铸碑学帖学于一炉,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走过第一个天井,进入到房屋的第二进。在这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的左右分设了两道门,两道门右宽左仄。中国建筑从来讲究对称平衡,打破了这种传统,正体现了郭氏先祖的匠心和他们灌注在民居建筑中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以及自己的修养和对子女教育要求。传统中,右门为进门。右门宽,表明对来人要求要宽,对别人要求要宽。左门为出门。左门仄,表明对己要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襂入了郭家的一切生活,也成为了郭老成长为伟人的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郭沫若居住的地方,这是这是典型的四川民居,却是郭老成长为伟人的摇篮。有着环境清幽,植被茂盛的四合院,院子中间有一颗上百年的黄角树和一个草亭。四合院都是保留着以前的风貌,丝毫没有经过现代工艺的雕琢。通过院子的环境,我们还可以看出主人当年的财力雄厚和寄托于这个院子的情怀。院内一派生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稚嫩的儿子怀着好奇的心在庭院里跑来跑去。一会儿在这里躲猫猫,一会儿又在那里走走看看。
在郭沫若故居,我凝视着他的雕像。猛然,我有一种醒悟:如今的当代人,特别是浮躁的一些人,一切的事后诸葛都无济于事。一切的偏见都距离真理更远,一切的人物,都会沉潜于历史的深处。而唯有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里,让后来人听到回声。试问今天,谁能够超越郭沫若对国家的全方位的贡献?
走进四合院,我们一一参观当年豪门郭家的各种房间。门面和其它临街房子并无区别。跨过高高的门槛,右手是一间小小的会客室兼郭老父亲的工作室。幼小的郭老每天看着老父亲接待访者,谈论农事。耳濡目染,郭老接受的是多么直接的教育。左手是一间小小的店铺。绥山上的草药,沫水畔的特产;头包白帕的老农,身背背篓的妇女。小小店铺给幼小的郭老打开了一扇认识自然,认识世界的窗口。来到了绥山山馆,书房开阔而幽静,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宜学习深造。他在这里接受着私塾老师的教导,他受老师教导八年,他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这这些为他以后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奠定了基础。书房里的桌子古色古香,高端大气,发展中的家族是最具活力的家族,最具奋斗精神的家族,最追求上进的家族。这个家族以其特殊的形式,提供给了成长中的郭老各种最为宝贵的养分。
饭厅的桌子造型类似于今天的欧式圆形雕花桌,在那时候他的家里就有这些高端的家具,体现了大户人家的地主阶级。这些木质建筑都保留着最原始的风貌,没有经过丝毫的现代雕琢。从宽敞的郭家粮仓,偌大的饭厅以及整个四合院建筑可以看出,郭家在当时是个地主阶级,郭沫若在也是一个阔家少爷,有着十分优越的读书环境,就是放到100多年后经济发达的今天,试问哪个家庭能够做到,请个专门的私人教师,到家里常驻教家里的少爷学习呢。
他的启蒙老师沈焕章的房间开阔而简约,里面放着一张空荡的木床和一个书桌,可以看出沈焕章的简朴作风。
走出“贞寿之门”,结束了我们的郭沫若故居之行。一路上我给儿子讲解郭沫若的生平事迹,儿子对沫若文化兴趣浓厚。如何看待历史人物,需要漫长的社会实践检验,需要历史的检验。共产党已经对郭沫若给予了崇高的评价。一些人对他的非议,相信会在事实面前,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烟消云散。
郭沫若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是才华横溢,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人物。说他是现代中国的歌德,其实他的成就已然超越了歌德。历数近几百年,甚至更远的中国历史人物,能够在众多方面,特别是文化、政治等方面有巨大贡献的人物,真是无人能及。他是天才,他是国宝,他是民族的骄傲。我们应该珍惜他,应该爱戴他。
通过这次郭沫若故居之行,希望能对儿子带来一些文化的熏陶,通过对沫若文化的了解,能对他产生启发教育,我是乎也充实了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