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除夕,我看了一场网络电影,错过了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没劲,我已经淡出了春晚的观众之列。
电影看完后,看了一些简书上的文章。也许是除夕,大多数的简友都忙于过节,互动的人不多。接近十二点时,手机微信上拜年的信息此起彼伏,我也忙着回复祝福,并给一些经常联系的亲戚朋友发新年祝福。门外想起了一阵阵的爆竹声,间或有烟花在天上盛开,照得窗户闪亮彤红。
今天是大年初一,早上四五点,我又被零星的爆竹声给惊醒了。跟往年相比,无论是除夕夜还是初一早上的爆竹声要少了很多。
我记得前几年,我把车子停在小区的过道两边,初一早上一看,上面都有一层放爆竹后的黄泥灰和纸屑。所以昨天我早早就把车子开进了地下室。今天早上我看小区过道两边的车子外表都挺干净的,没有被爆竹烟花所污染。
一大早,朋友圈又开始互相问候,朋友群内也开始发红包。我的朋友圈人数接近一千人,我也没有精力一个个发问候,便选了一首《春之声》圆舞曲发在朋友圈,祝朋友圈内的所有朋友新年快乐。
今天天气不好,外面下着小雨。空气质量显示为重度污染,工业废气排放和燃煤发电在春节期间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这个糟糕的空气质量真的要拜烟花爆竹所赐。
我一直觉得把烟花爆竹禁掉是应该的,这样节日期间的空气质量也会好很多。虽然年味可能会变淡,但是我对传统爆竹的火药爆炸仍然心有余悸。因为我读初中时有过在大年初一放爆竹时的惨痛教训。
我们以前过年放的爆竹大多是单发的双响炮,导火索在爆竹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放爆竹时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爆竹的下三分之一段,点火后爆竹第一声炸响时,下端会“轰”的一声喷出一股爆炸气流,里面夹杂着黄泥和火药灰,爆竹也会由于反冲运动象火箭一般飞上天空,然后在空中来个第二响,“啪”!整个爆竹随之会炸个粉碎。
知道了爆竹爆炸的规律,放爆竹也不难。只要手不把爆竹捏得过紧,让爆竹飞上天空爆炸,放爆竹就是安全的。
初中时的我尽管有胆量用手捏着放爆竹,但是点火后看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紧张得手指一松,爆竹的尾端斜向了我的手掌,爆竹爆炸喷出的热气流当场把我手掌烫得火辣辣,不久红肿起水泡,创面前前后后在卫生院里换了一个月的药,才痊愈了。这一个月,手痛得连握笔写字都困难。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从那时起,就对放爆竹比较恐惧。我也尝试过点燃导火索后就把爆竹扔得远远的。但是这样做有另一个危险,因为第一声爆炸时爆竹不是飞上天空,而是在地上乱窜,容易误伤别人。于是,我再也没在春节期间放过爆竹。
过年确实需要爆竹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只是传统的爆竹既污染环境又危险,真的需要一款产品来代替它。这款产品只能发出类似传统爆竹的声音,但是必须得无污染,也没有危险。
上午十点钟和两个老同学通过电话,他们居然仍然在睡懒觉。也可以理解,因为下雨天,走出去不但没劲,鞋子还少不得踩满烂泥巴。其中一个同学说下午在家打麻将算了。
我对打麻将和玩扑克牌有着天生的抗拒感,我很不喜欢在打麻将和玩扑克时那种算计别人牌点的感觉。以前也经常在玩扑克牌时集中不了注意力而打出臭牌,遭到牌友的严词谴责,于是干脆把麻将扑克统统都戒了。
有空闲时间,我不如喝喝茶,读一本书。去年鲁迅的文选差不多读完一遍,《精美散文汇编》也看了一遍,王小波的杂文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和《沉默的大多数》已经读完。毛姆的短篇小说集也看得差不多了。
新的一年,接下来要读完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黑铁时代》,还有《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还有两本散文集,梭罗的《瓦尔登湖》和白落梅的《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也准备在新的一年抽空读完。还有一本《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的散文集,能不能读完,就不知道了。
我读书比较慢,一本书常常要看个半个月至一个月,甚至不止。我的女儿利用两个周末空闲时间就读完了《百年孤独》,还把里面的时间和人物线索整理的清清楚楚干干净净,写在一张纸上,夹在书里,以方便我有空时的阅读参考。
今天就在家泡一杯清茶,慢慢阅读白落梅的散文,享受着江南女子用温婉优雅的笔调叙述着对生活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