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1846/810168fee0c8883e.jpg)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年轻时候读这段文字,我以为是无奈,但现在我的理解更多的是释怀。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肯定不是全部。所以我不太理解那种完全放弃工作,放弃自我,选择全程陪娃陪读的妈妈。可能,这样“付出牺牲型”的母亲角色并不适合我,这种所谓的“牺牲自己成全孩子”,我也不认可那才被叫做“伟大的母爱”。
我一向是相对于佛系的妈妈。从孩子出生开始,我就很顺其自然地养育她,没有刻意去专研“如何培养”她,尤其是文化学习方面,信息也比较闭塞,不打听哪里可以学幼儿英语,哪里可以学写字拼音,哪里可以学奥数……就这样很“无知”,慢慢悠悠,懒懒散散地走过了她的幼儿时光。
到了孩子要读小学了,我才陆陆续续地从别的家长口中知道“学而思”,“昂立少儿英语“,“四季教育”等众多教育机构的名字。在当时当刻,别家的娃已经在“幼升小”的衔接阶段,过渡的很好,很周全的时候,而我家娃直接忽略了这段时期。
为什么要提前学呢?当时的我就想:我们就是不提前学,考试照样考的好,不是更好吗?这才是孩子真本事嘛。
可能是我对她的过度自信,还有盲目的自我乐观,进入小学后的她,除了数学外,其他成绩并不突出拔尖,最多算班级中上的孩子吧。在当时,我也没那么焦虑,还是秉持着“顺其自然”的心态,没有给孩子报文化课程。
孩子的数学从来没让我操心过,成绩一向很好,经常获得免考机会。因此,到了四年级,我们给她报了四季数学最基础的班课。这还是孩子的数学老师提醒和建议下,我们做出的决定,让她去开开眼界,拓展和提升一下数学思维能力。
有时候,我经常会想:为什么要提前那么多时间去学,或者提前学那么多内容呢?给孩子一些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设想,不是更好嘛?
小升初后,我们依然还是比较佛的,主要孩子也卷不起来,她不属于努力型的那类娃,加之她个性倔强,青春期情绪也多变,我们也不能硬逼硬来她,所以也就只继续了她所喜欢的课外数学。
到了初二, 我才给孩子报了物理的相关网课,同步校内物理课程内容,但班级里很多孩子都已经提前学过物理,化学,有些甚至已经学习好几轮了。但我并不着急,也不焦虑,我觉得按着学校的节奏,结合网课的内容,孩子照样也可以学的不错。
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卷”,还是来自于孩子本身的“要”。这个“要”包括了很多的内涵,但最重要的根基是来自于孩子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努力”。这“努力”是自律,也是自驱力的结合产物。只有孩子自己真的想要被家长“卷”,家长才能帮助他们去更好地卷,卷出新高度,卷出新境界。
但我们的家长,往往还是不愿相信自己孩子的真实水平,还是会不甘心,也不想承认孩子成绩上不去的现实,固执地以为多补课,多刷题,多听课,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可是,哪有什么两全其美,万事周全?无非都是选择和取舍。
事实上,现在很多的“卷”其实都是孩子不太想被“卷”,家长却不甘示弱,随大流地去卷他们……而卷的效果,有时候差强人意,成了被逼迫的“无用功”,而且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到中年,我向往的样子,不就是生活还算安逸,而我却依然想要努力吗?
母亲节快到了。无论是作为女儿,还是作为妈妈。分享我一个朴素的愿望:每一天平平无奇,这一生有滋有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