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学》读书感悟

《心学》读书感悟

作者: 一棵树66 | 来源:发表于2024-03-23 21:15 被阅读0次

    《心学》23:如何把事物化简为繁

    至诚,是心灵的一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没有杂质空灵澄澈的心境融合在一起的。

    诚的关键在于格物。就是做每一件事情要注意,把自己的心摆正,尽量带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爱和享受的心情去做。

    实践反思:那么显然是把事物化简为繁的办法就是至诚。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做任何事情唯有热爱可以抵达。

    那么还是要静心修心,让我们内心真正的热爱凸显出来,不受杂念干扰。犹如大树,诚心就是根,有了根深其他的一切行动就自然而然发生。与自然而然中,事物就会化繁为简。

    相反的,我们也要摒弃自己不喜欢做的,没有必要做的事情,不为面子所累,在生活中勇敢地断舍离,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宁静。

    就是说人到一定的年龄,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事,不去苛求自己,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即不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不必对自己和他人有过高的期待和苛求。

    专注于做喜欢的事情,使心中的种种闲思杂念融于行动,达到物我两忘,心境空明,心无挂碍,自然成长。

    今日观校园杏花盛开,有的花瓣早上盛开,傍晚落去,观之并不像原来,为之伤感和动容,依然有一颗喜悦心,为了这一天的绽放,熬过一冬的努力,也赞美它轻轻飘落的洒脱和诗意。自然界的一切,都以它自身的行动告诉你自然的规律和哲理,我们不需要把人生过得过于繁杂,简简单单,做好自己。

    24、通达自由的人生境界

    水中蕴含着许多智慧,不仅有造化之妙,也包含着安身立世的人生智慧。

    溪流一路下山,遇到岩石阻挡时就轻灵地绕身而过,避实就虚,而不是硬碰硬,徒耗气力;碰上土坝当前时,就寻隙而过或积蓄力量到达一定高度时在漫游突围;从高处泻下时,挥洒自如,处变而不惊。

    水达到了“道法自然”的境界,教给我们很多知止而后定的大智慧。事过不留,烦恼不存遇挫折举重若轻。

    实践和反思:

    学习水的智慧,做到超然和洒脱,让精神高贵,灵魂自由。

    生活中很多人事的出现都是在考验我们的心智。我们是普通人,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能把小事做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处理,无论在家在外,要有水的智慧,遇到阻挡,绕身而过,避实就虚,不要硬碰硬。

    再就是不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学会慢慢积蓄力量,无论最终成为小溪流还是成为大海水,都坦然接受,接纳平凡和接纳优秀一样可贵。

    比如,这些天来,我无论在家里边还是在学校里边,都有很多琐事需要去处理,有的时候发现静下心来,学会迂回,倒也真的可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人真正要达到自由的境界,不是与世界为敌,在周围树敌,而是在和谐相处的氛围中才可能真正的超然和自在。

    《心学》25:

    “知止而后有定”要想有一定定力,就要做到知止,既要明了事物的自然规律,如此方能顺其事而为之,不为其事所动。

    当我们能以至诚之心对待各种事物时,心态才能平和,才能够容纳各种情绪,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这样才能洞悉解决问题的关键,把握住处理好事情的正确方向。

    正心诚意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功夫。要达到成的境界,调整自己的观念,心态,使其达到非常真诚的状态和与田地自然的运行规律。

    做任何事情,假如善于引导自己,与势合一,则可事半功倍。

    实践反思:这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学习周易的经历。

    当时的时候,我对学习周易并没有起心动念,甚至很排斥。但是,我为二姐不放弃的相劝而感动,每次二姐打电话给我,我都不拒绝她,虽然我并不感兴趣。

    后来,二姐再三让我学习,我决定调整心态,借势而为,每天晚上我坚持听课,做笔记,一个月后,二姐让我实践,刚开始的时候,我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应对客户的着急,我想了很多办法去应对,慢慢地,我发现,最好的办法是心静下来,真诚的和客户沟通,告诉他们,我需要时间,请他们耐心等待,当我的心停止了紧张忙乱后,我开始非常从容,心静下来,智慧就来了,很多客户对我的预测的准确度都很满意,这就是“势”中藏的力量。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心静心诚,都是我们需要把握的“势”,心与“势”融合为一,就会爆发力量和潜能。

    26:

    知行合一的秘密

    到达了心灵的极高境界,是没有知而不行的。如果知而不能行,只是没有真正知道而已。

    知行的本体在于心。要恢复心灵最本能的反应。比如你看到美好的东西出自本能的就喜欢了。看到美好的东西的过程属于知,喜欢属于行。

    如果懂得了这一个秘密,我们就会少去很多纠结。同时我们也能够会引导别人怎样去行动,也就是说让别人心动起来,挖掘他的内驱力。

    这个秘密对于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比如就拿今天娟姐说我在“知行合一”来说吧。我们很多人喜欢用各种标准来观察和衡量儿媳妇,比如说是不是有礼貌,是不是会做家务等等。那在你的观察下,儿媳妇必然也会觉得很拘谨。虽然你并没有说你在观察她,但是人都是有会有心理感应的,儿媳妇初次来到家里的拘谨,就有可能是将来婆媳关系之间发生隔阂的起因,因为第一次见面的感觉非常重要。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第一次见面就真心喜欢她,比对自己的孩子更加喜欢,不以任何标准去衡量她,她可以到厨房帮帮你的忙,也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相信儿子的眼光,相信她自有她的素养,同时对她客气适度,自然亲切,保持本能和自然的爱,一点也不要挑剔她,这种深深的喜欢,是知,自然而然的愿意去做很多事,就是行。这样的行就没有怨言,同时也不觉得劳累,这就是知行合一。那么知行合一的秘密就是深深地喜欢。

    我们知道了这点之后,我们再去教我们的学生,就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行动上表现为不学习。因为他从内心里边并不喜欢学习,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的内心,用各种办法激发他影响他,让他去喜欢,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的教育。

    心学27,28

    首先应当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去做它,如果这件事是自己应该且必须做的,就把全部的注意力和焦点集中到它的上面,身心欢畅地去行动多。人和事的过程中,既是一个不断向目标前进的努力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己心境的良机,而人生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让心灵体验到一种真正幸福的境界,这也是一种参透生命,活泼自由的人生境界。

    一个人要有一定的境界,把自己的心看成是宇宙天地的一部分,修心养性是自己的分内事,在观点上,有“天人合一”的信心。

    实践反思:

    那么这一点,对我们已经退休或者将近退休,事业已经走到尽头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我们需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做它?

    虽然我们是普通人,做不了大事,退休的我们,主要精力最终还是回归家庭。但是,这并意味着要为家庭付出一切而导致失去自我。

    尤其是当家庭中有负能量的信息弥漫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转化和止损。

    与家庭成员是很难做到完全的远离的,我们只能做好自己,积极去影响,那么影响他人就得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无论是自己的言行还是德行,都要在家庭中有威信和威严,同时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力量正在带动家庭向阳前行。

    首先你要明确你心中的家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不要过高的设计,也不要过低的设想,我总觉得一个家庭无论贫富,我们首先应该带着它走向更高的境界,有更高的格局和更健康和谐的气氛。我们即便是在家庭中做事情也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传递爱,比如用行动影响别人,比如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气氛,即便是做一顿饭,我们也要明白我们是爱家人,所以我们愿意去做,而不是应该去做。愿意做就毫无怨言,就会身心愉悦的去做,而感觉应该做,就会有压力,如果是别人感觉你应该做就会有怨言。在一个家庭中情绪稳定,头脑清醒地去做事,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感觉到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和谐和幸福。

    再比如我们带娃,我们也要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去做?当我们认识到,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学识和经验让娃健康成长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生命在娃身上延续的时候,到我们看到,家庭的希望在娃身上升起的时候,我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就会让我们感觉到满满的幸福。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尽可能的还是需要有点梦想的。这个梦想不见得会实现,但是有他在你会觉得我们是有价值的,这个梦想会无形中提升我们的格局,让我们相信,即便是年龄大了,我们的人生也会有无限可能。

    每一天我们也需要去大自然里走一走,感受一下自然的力量和规律,体验天地间造化万物的生生不息。让我们的心灵体验到一种真正幸福的境界。

    当你的心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那么你就会慢慢的让自己的行事态度符合规律,就会心安理得的去行动,就会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定得下来。要在心中能有意无意的看到将来成功的画面,无论是家庭或者是你的梦想,都可能在你的努力下,真实的创造到现实生活中来。

    而这种自信喜悦的感觉会让我们接近“深层的自我”。

    感悟:

    人生就是一棵树,树根是心,树干是身,树枝是事业,家庭,事业的枝干上又有很多小枝丫,比如晋升,成绩,荣誉,同事,领导等等,家庭的枝干上也有很多小枝,父母,子女,夫妻,姐妹等等,根烂了,树会死,干倒了,树会死,树枝上的任何小分叉都不至于让树死去。但是要想枝繁叶茂,就得根深干固,所以不要本末倒置,过于去纠结其中一个小枝丫出了问题,养好了根,养好了干,那些枝丫就会发芽的。人生没有永远的上坡路,也没有永远的下坡路,每个人走的都是弯弯曲曲的路。从周易角度讲,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五行属性,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注定每个人都会有时顺境,有时逆境,就是老百姓说的一节一节的。那么顺应天意,顺不得意,逆不失意,不要在自己逆境中比较人家都顺境而自卑,也不要在自己的顺境中比较人家的逆境而自喜。平和的心态过生活,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读书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sk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