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研习社精英群里,有人分享了欧神的的书《如何获得真正的财富》,我稍微看了一下,觉得里面的很多观点跟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基本一致,但是分析得更加具体。
欧神自称是楼市的职业玩家,在书中自然有很多对楼市的见解。如果对楼市有兴趣,可以到欧神的公众号《水库论坛》里一睹为快。
投资界里面是有一个鄙视链的,即 楼市 > 股市 > 币市。
正和市场:楼市、跨国贸易
零和市场:股市、麻将、文物
负和市场:彩票、比特币
欧神认为比特币是一个不断失血的庞氏骗局,而楼市是一个共赢的正和市场。好了,下面讲讲欧神对楼市的生命周期的看法。
一、懵懂阶段
楼市的第一个阶段是懵懂阶段。大城市不缺房子,没有人睡在马路上。人们普遍的观念:买房子干嘛,房子本身不值钱,一点点折旧就不要了,坚决不买二手房。
因为房子太便宜,所以消费者都被伺候成了大爷。
二、启动阶段
楼市的第二个阶段是启动阶段,其具体的特征是部分楼盘已经有了翻倍的涨幅,但并不是全部楼盘,火车头轰鸣,但是时速并不高。
在启动阶段,主要特征是“怀疑和希望并存”。我们会发现,市场存在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哪怕把价格节节推高,从8000元到1.1万元、1.2万元、1.4万元也在所不惜,价格翻番仍然买买买。而另一些人,他们的人生观跟10年前一样,指着看不懂的楼市大呼:“泡沫,泡沫”!
在楼市的所有阶段中,启动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他几乎是唯一可以踩刹车的阶段。我们把房价比作“火车头”,如果你想让一辆5000吨的火车启动,那是千难万难,需要极大的动力,而火车一旦启动,运行在轨道上,它需要的能量却又不是太多。等你想刹车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三、成长阶段
楼市的第三个阶段是成长阶段。如果房价从8000元涨到1.6万元是启动,依然唤不醒“沉睡的人”,则楼市再翻一个跟斗,1.6万涨到3.2万是成长阶段,再翻一个跟头到6.4万也是成长阶段。目前重庆处于启动阶段的话,武汉则处于成长阶段。
成长阶段有两个特征:
(1)楼市开始有赚钱效应
(2)开始有人买不起房子。
重庆人的收入大约是上海人的一半,但是在2016年8月,重庆房价只有上海房价的一成,比例完全不对等。那时候,重庆人买房,其实压力不太大。
但是,在楼市从8000元涨到1.6万元,又涨到3.2万元过程中,就逐渐产生了“财富效应”。你8000元买进,1.6万元卖出,每套房子近百万的利润。
于是中介就打出了如下标语:“工作再忙,别忘看房”毕竟涨100万比赚100万容易多了。
四、泡沫阶段
楼市的第四个阶段是泡沫阶段。但是有泡沫不代表不涨,如果楼市产生了“赚钱效应”,老百姓就会前仆后继地涌进去。今天不买,明天就再也买不起了。
问题是,这样一股热潮到什么时候终止。答案是:当人民再也买不动的时候。就像目前的上海房产市场,就有点“涨不动”的感觉。
在泡沫阶段,如果还想维持房价,那就需要逆调控。每当房价摇摇欲坠的时候,就需要发动限售,把供应全部打掉。
五、死亡阶段
楼市最后一个阶段,死亡阶段。如果说香港的高房价、高地租已经严重影响了香港的工商业,损害到了香港经济的发展,政府想要改变,该如何改?
你想要开闸多建公房,就会有很多中产阶级反对。香港房价那么贵,一套房子动辄上千万港币,人家祖孙三代身家性命都压在上面了。
为了维持房价,香港政府会不断削减供应,城市的竞争力会不断下降,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总结:
楼市的生命周期并不像某些投资小白想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楼市的生命周期其实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里面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认知”。老百姓从完全不懂“楼市=财富”到完全懂得,就好比小孩子成长为老人,其知识和经验、其对社会的理解都是日益增加的。你绝对不可能再把他塞回娘胎,再抹去所有记忆。
在最初的时候,田园牧歌,民不知有饥,鼓腹而歌。而后,M2极速增长,降维攻击者冲进楼市,寻求保值。接着,财富效应显现,金融属性人人皆知。再次,楼市超过合理范围,靠调控防大跌。最后,所有人的财富都在房子上,大家绑着一起死。
整个周期有可能长达三四十年,许多人终其一生可能也就是其中过客,而不能跳出棋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