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般都以动作、科幻、惊悚、剧情等名词来划分其类型,这里所谓的划分遵由电影本身所呈现的内容决定的。它们标榜了一部电影 应有的画面。动作电影一般会有凌厉的剪辑与巧妙激烈的动作设计,比如《谍影重重》和《突袭》;科幻电影一般会有人、宗教、神相 关的探讨,比如《普罗米修斯》;而惊悚电影会制造有悬疑与恐惧的氛围,如《禁闭岛》。还有另外一个名词,它大体上标识了电影的 走向以及其故事风格,当然也会有对内心和意念的讲述,但它并不能作为类型标榜,因为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影呈现的画面和 故事走向。
暗黑,表面上是说电影画面色调比较暗,这是由导演与故事决定的。即使是在白天,画面也会被人为调暗,早造就阴冷潮湿的氛围,这是暗。同时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关键词也与主流电影不同,它们一般会偏向于非常态的主题,比如神论、宗教、病态、暴力、血腥,邪恶、诡异等,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会随着画面的改变而出现剧情上的转向。这是暗,但是这里的暗单指电影的主题,所以暗暗叠加也就变“黑”了。
对于这种暗黑风格,在游戏史上《暗黑破坏神》当之无愧,但在电影里,或许就离不开一个人,诺兰。在很多人的意思里,诺兰就等同于暗黑风格,因为诺兰的暗黑风格电影《蝙蝠侠》三部曲太过于经典。对于暗黑风的起源无从追问,从较早的绘画以及文学创作里都可以追寻得到,但要从电影里,蒂姆波顿无疑是其最早的尝试者,而诺兰则将暗黑风彻底发扬光大并运用到极致。
这种类型的电影,除了画面阴暗潮湿之外,其主题其实暗之处。蒂姆伯顿的蝙蝠侠里,主角白天是生活在古堡里的富家弟子,晚上则是神出鬼没的蝙蝠侠。自然本片更多的镜头是在夜晚,而导演故意将镜头调得明亮一点,与夜晚的黑融合,达到恰到好处的暗,89年的蝙蝠侠几乎全片都是类似的镜头,而反派小丑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他在脸部受伤后内心的转变非常激烈。他有着难以诉说的过去和经历,崇尚暴力和统治,他所受的创伤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92年的蝙蝠侠归来更是将这种风格践行到底,比起第一部谨慎的尝试,第二部更加轻车熟路,在反派的刻画上更为成功。企鹅人内心阴暗,因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对所有人敌视,并向之复仇。企鹅人的阴暗面更加明显,他只为了报复自己所经历的不堪。
所以暗黑风下的反派并非传统意义下的反派杀人抢财,这种反派的行为里有更多的个人阴暗情感,他们并非简单的作恶和复仇,更多的是将自己所承受的不堪转移到所有人身上。他们有强大的信念并企图将自己的信念施加于世界之上。他们的作恶与复仇更像是某种宗教仪式或者信念,抑或是救赎和解放,正因为这种刻画,让这些反派突破了“坏人”的枷锁,这种反派的刻画手法,让反派有了完整的思想和哲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摇摆不定。
当然蒂姆伯顿还有另外一种属性,哥特。蒂姆伯顿是一个能够将哥特与暗黑完整融合在一起的导演,这种融合风格下的作品《剪刀手爱德华》却温情很多。电影类型里哥特算是一个另类,它最能表达导演思想的独特,并非建筑、道具上哥特,而是人物装束、画面调和、场景调度、光线暗度多方面调和的产物。它光线阴暗是因为独特的人与场景,哥特式的场景与人物装束讲述电影的背景和主题。
《蝙蝠侠-黑暗骑士》是将这种暗黑风发挥到极致的作品。蒂姆伯顿的蝙蝠侠在画面偏黑,或许是因为故事的推进更多是在夜晚进行。而诺兰的黑暗骑士相比则明亮许多,属于偏暗,光线的暗淡。但黑暗骑士中画面的暗淡并不是意义上的暗黑,没有明确意义上的正反派、电影表现主角们内心的阴暗、癫狂,没有明确的正反,这是故事和人物刻画带来的暗黑。
小丑的反派让人恐惧,脸上的伤疤是独特的标识。小丑是病态与癫狂,他不惧怕死亡,随便就炸掉一间医院,他异常聪明,为蝙蝠侠设下圈套只为引出蝙蝠侠内心的阴暗面。小丑的所作所为诠释了一种病态、解放。他有正常人的思想,但他的报复更加黑暗与阴冷,不给你身体上的伤害却让人痛苦不已。相比89年的蝙蝠侠相比,诺兰的黑暗骑士塑造的小丑更甚于蒂姆伯顿,小丑让人恐惧,让人剥出自己的阴暗面痛苦不已。他的价值观是扭曲的,他的暴力是毫无道理,他将利用自己宗教式的病态思想制造了令人惧怕不已的氛围。
蒂姆伯顿的蝙蝠侠中,暗黑的元素由反派和场景表现,蝙蝠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拯救世界的大英雄,这样也就有了明确的正反派划分。但在诺兰的蝙蝠侠里,没有正反的明确划分,布鲁斯韦恩也有内心阴暗的一面,最开始的父母死亡到想杀死凶手为父母报仇再到青梅竹马的女友死去的愤怒与不择手段,我们可以看出布鲁斯韦恩并不是绝对的正派,他内心的阴暗面源自于令人痛苦与愤怒的经历,正因如此,小丑的疯癫控制了他压抑在内心的阴暗并为之不择手段。
既无正反,自然也就没有绝对。反过来看,小丑的生活被蝙蝠侠打断了,出于报复目的设下圈套想向蝙蝠侠寻仇,而激怒之后的蝙蝠侠没有在压抑自己的阴暗反而释放出来不择手段要杀死小丑,故事反过来讲,没有正反派,怎么看都是一个主角们内心阴暗且压抑的故事。
2015.8.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