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家已经一月有余了,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相比起在学校的日子实在丰富了太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回家这些日子里所做的许多事到底是对是错,我写了很多很多题,加在一起也许有一万五千多道、或许是两万,但这不重要。我还看完了四部网课,吸收消化了多少我不确定,至少我在写这件事情时,脑海里略过了不少内容片段。也许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假期里其实可以更努力些,大概如果把全部力气用上的话,我可以让这些东西再翻一番。可总有些东西是不自主和不自由的,倒不是我遇到什么阻碍或约束,而是我并没有养成一种很好的习惯,我总是在不断地和自身惰性相挣扎。
我回家以来常常和父母争辩,对,我觉得是争辩,算不上吵架,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总是有所不同,不同就不同吧,但是父母相比较而言喜欢就其观点下一些定论,这结论既关于我,就不免要多说几句,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每每都不欢而散。所以我尽可能地学着去多一些隐瞒,对,是隐瞒、不是欺骗,我想通过不产生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似乎在我很多熟人那儿都行得通,但好像我的父母太过于火眼金睛,我本想隐瞒的问题被翻找出来之后,就天然地又“严重”了几分。其实我即便很多事情瞒着父母,后续的发展也会尽可能地按照他们可能希望的方向去做,我就像是在长跑的途中偷偷跑出去上了个厕所,不希望被老师发现,仅此而已。我觉得我已经比大多数孩子乖巧了,我是不是能更乖巧一点呢,老实说可以,但是像刘备那样的仁义,世人都觉得虚伪,我只是希望自己真实一点。
我是否责怪父母呢?并没有。这个不是从道义上讲孩子都不应该责怪父母,毕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叫盲目遵从,这世上的人就成了换汤不换药的傀儡,来来回回、生生死死,其实就那么一批。我每次和父母争辩其实都很自责,但是如果不把话说绝,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违心接受本不愿意接受的观点。
我这个人其实整体上很向上,纵然是玩儿游戏,我也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看了一本大概三十万字左右的书,会有人为了玩儿游戏长篇大论地读书吗?我每年的阅读量粗略估计大概在七百万字左右,这是我在从纸质书转为电子书之后才得到的统计数据,所以我才偶尔也看一点没什么营养的文字,只图有趣。
我在信息涉入上是很甄别的,不是什么都看,但同时遗憾的是,很多东西扫一眼就全能记住。每个人对于艺术的态度都是不同的,我属于那种喜欢艺术也自然关注艺术家的那种人,所以有关艺术家的新闻也会偶尔去了解,有人对艺术家提出否定,我也会顺势争辩几句。纯粹的课业学习不会造就现在的我,也许能让我顺利完成大家的期望,能让我早日自给自足,但我喜欢现在的我,有思辨和认知能力,能够活得十分坦荡,能明确地厘清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对于我之后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人生阅历和经验固然很值得认可,但换个角度看看,所谓阅历不就是固化思维?经验很多时候也代表着陈旧认识。
一个好的厨师不可能没有刀伤,并且在学艺过程中必然会有着大量的失败,做出过一些难以下咽的菜品。确实,先行者的伤痛会引领着我们避开许多的危险,但是那些都是很客观的问题,或者说是可以描述清楚的事,比如切什么肉不能用铁刃、炸什么东西绝不能超过五分钟,都是可以规则化和数量化的很清楚的事。我个人很喜欢美食,自然也会对烹饪感兴趣,但是我希望能自由地看着菜谱,自在地练习,而不是既有时间限制、又怕浪费材料;我也很喜欢开车,当然也会顾及安全,可是我总得自己感受一下前进和后退的区别,我看过很多介绍车和开车的科普视频,可那些也没有量化车辆操作,或许有几个视频中提到过轻踩几毫米之类的论断,但是悬空把脚下沉几毫米估计都很少有人做得到,况且还要估计油门阻力的问题。
我大致分析了一下父母觉得我身上有问题的地方,我没有错吗?肯定是有的,并为之感到抱歉。我也肯定会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慢慢更改。但是我已经不是那个单方面受教育和教化的年龄,有些话不是我不想听,而是我已经定型的判断和取舍让我必须进行分析后再做决定,其实我根本不是在和父母争辩,而是和我自己。我尽量学着去宽恕一切,却唯独放不过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