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留学
今天经济课上,宾大归来的老师问我们(高二国际生):“你们为什么要选择出国?”
沉默良久,有同学回答:“考试的机会更多吧。”
可大家心里都清清楚楚地明白,这更多“机会”的代价,其实不小。
国内体系高考,三年磨一剑,只为这两天。
国外的体系五花八门,美国加拿大SAT,英国A-level,国际最难IB体系,让人挑不过眼。如果是为了冲击藤校等知名大学,AP考试也少不了。
哦,别忘了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
确实,这些考试有给你再来的机会:SAT国内一年可以考4次,8月份还可以飞到美国再考一次。AP考试国内每年五月份一次,经济条件支持的话也可以飞到美国再考,托福雅思的机会更是数不胜数。
你也许很高兴,觉得自己有很多次“卷土重来”的机会,却忘了要想平衡这些考试,并不容易。
我所在读学校有著名的IB体系,但是申请大学时间在IB大考之前,仅仅拿预估分申请,大学可能不太相信,那么SAT或者AP等考试的成绩就可以用来巩固你的学术水平成绩。
因此,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的选择都是:IBDP,AP,SATⅠ,SATⅡ,TOEFL几门兼考。
IBDP被称作国际最难,原因在于,它考核的不仅仅是学术成绩,更考核学生的论文写作、批判性思维以及平时竞赛活动的参与能力。
AP是美国的大学预科考试,有多种学科的考试可供选择,学的自然是超越高中部分的内容,接近大一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可以用AP成绩换学分的原因。
SATⅠ考核英语阅读、语法和写作,SATⅡ也有多种学科选择,与AP形式有所不同。
托福就不多介绍了,英语语言考试。
IBDP大考时间为入学第二年五月,AP考试时间为每年五月,SAT则是3,5,10,12月。托福在每个周末都可以考(有些许例外)。
乍一看来,可以有很多次再来的机会,相比起高考的“一考定终身”,似乎友好了不少。
“一次不过没关系,还有很多机会嘛,压力肯定没有高考体系那么大的。”
这也许是大多数人对国际学生的议论之一。
可是有没有人考虑过,这些零零散散的考试,会分散掉学生的精力,很难专心于某一个考试的准备。而这种分心所带来的结果,让我的很多同班同学痛苦不已。
除了每天的IB课程的学习,课后作业和presentation准备之外,我们要抽出额外的时间准备托福、AP和SAT考试。如果说高考体系的朋友们的日程表安排是:
“语文卷子——数学卷子——英语卷子——化学卷子——物理卷子——政治卷子……”
那么国际生的日程表安排就是:
“中文作业——英语presentation——数学作业——物理作业——化学作业——经济essay——托福听说读写——SAT阅读语法数学写作——AP各科——SATII各科”(随意举个栗子,略微不真实之处请见谅)
太多标化考试的结果就是,平均下来,每天花在每个学科学习上的时间很少。每天三个半小时的晚自习,大家都在埋头苦干,赶完了这科赶下一科,如此反复循环。一个晚自习结束,感觉很忙,但是每个科目的进度都只有一点点。而每个科目的老师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诫学生下课整理知识点,预习课文。我们何尝不知道这样是有益的,精力实在是“散”尽了,“专心致志”成了我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
回到经济课的情景中,“机会更多”的回答背后,大家都清楚地明白这其中的代价,相视苦笑。可是我们仍然会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校,依旧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们国际生选择出国路,不是不爱国,不是为了躲高考,俗了点说,是为了梦想。
我遇到很多人问我,“你们不高考,平时是不是挺放松的啊?”。我只想说,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轻松的,没有人可以像戏剧或者电视剧里那样,玩着电脑考上哈佛,留学生光芒的背后,付出了无数的血汗,不比另一条路的人付出的少。
国内高考和出国留学这两条路,都不好走,但咬牙坚持,都能走到成功的大道上。我不希望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哪一条路好走,可以轻轻松松混日子。
说多了就有些倒苦水的意味了,最后只留一句:
“成功无捷径,且行且珍惜!”
(个人拙见,如有冒犯,望海涵。如有建议或者疑惑,请在文下评论,一定回复,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