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来说说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吧:择校。
尽管“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于我们这些外来的“北京人”,要想在北京扎下根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我们最初只能免强在城乡交界处落户安家,不可能象现在一些年轻人那样深谋远虑地买一套区房。
女儿出生后,一开始我们无暇顾及她日后的教育问题。看到家附近中小学都有,当时孩子爸还说,到时咱就在这附近上学,多方便呀。
后来,慢慢了解到,这个城乡结合部人员很杂,中小学的生源也杂,孩子肯定不能在这儿上学。
当时,其实也并没有想要让女儿上多好的学校,只是想环境氛围要好些,不能太乱。
最终,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我们在东城给女儿找了个幼儿园,这之前,女儿已经在两所幼儿园上过小班、中班了。选择东城的这个幼儿园,是因为看中了其旁边的那所小学。
这所小学是区示范学校,在东城区小学里排名居中。选择这所小学,一是因为不太难进,只要交一定的赞助费就能进;二是听说这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比较有特色。当然,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离我单位近,方便接送。
刚入校时,这所学校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特色,一年级就有外教上课,而且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一个颇具规模的“英语节”(有时选址会在人民大会堂)。但二年级时,老校长退了,这个英语特色也就不了了之,“英语节”到最后就是各班自己在班里的活动。
当然,这个英语特色给女儿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女儿特别喜欢她的英语老师,所以英语成绩一直很好。
一个好的学校,可能就在于这个学校的氛围和老师,孩子在好的学校里遇见好老师的机会更多。
初中,女儿凭借自己的成绩和运气吧,进了东城区数一数二的中学。
但,说实话,刚开始并不太喜欢这个学校,学校外交部子弟太多,许多家长都对这个学校心存疑虑,而更愿意选择当时风评高于这个学校的另一所重点校。
刚进这所学校,女儿回来说,同学们之间喜欢乱取外号,尤其爱用那些带些“黄色”的英文单词。
看来,果然是有点特别呀。
这期间,女儿毎每回家聊起学校的事,总说同学们乱开玩笑,说她和同桌某某谈恋爱。说得多了,我就想着找她班主任聊聊。
这位班主任耐心地给我讲了青春期男女生的相互好奇和吸引,这时候的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把这种因相互吸引而喜欢一起玩归于“早恋”,喜欢多和谁一起玩没关系,只是一定要告诉女生哪些事能做哪些不能做。班主任表示,他不会立即强行让他们分开,但会找机会把他们的座位调开。
班主任的这些话让我很受益。后来,每每和女儿谈及早恋的话题,我都会告诉她,你们现在就是一个学生,喜欢某个男生很正常,喜欢就多和他一起玩玩,就像你和某某闺蜜一样,这不叫恋爱。
这样几年下来,女儿竟然有好几个关系很好的“男闺蜜”,也算是人生的一种成长吧。
这个学校最让女儿受益且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她初三时的数学老师,据说,同学们都亲切地称这位老师为“姐姐”(事实上,这位老师的孩子就比学生们小两岁)。
这位老师温婉知性,对同学们耐心亲切。其办公室常年备着红糖姜茶,女生们可随时自行取用;给同学们讲课也是很少发脾气,循循善诱,直到你懂了为止。女儿的数学成绩也是一直稳步提升,根本不用上数学课外班。
当然,这个学校也有个别的老师会以一些看似正常的理由向家长索要小礼物,比如以爱读书为由,让家长送书,家长送了之后,其实对孩子也并没有更多的关注。
还有,高中有一年的数学老师,竟然能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聊他研究生毕业的儿子要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只能说这实在是误人子弟呀。
所以说,择校实际上是在“择师”,好的学校遇见好老师的机会多一些,但好的学校也并不都是好老师。
能遇见什么样的老师,也许只能看各人的造化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