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天是新年开工第一天。
这个年过得好吗?
前天朋友问我:你还记得昨天我们出去的事吗?清晰吗?为什么我感觉像做梦一样,仿佛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是的,我也经常有这种感受。去某个地方旅游,刚回来,想回味一下时,往往会疑惑,这真的发生过吗?
每及此时,总有人生如梦的感叹。
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不禁让人哑然失笑。详见下图:
这是一个可爱的小女生,在教育出版领域做手绘师,毕业三年来,每一份工作都是无休止地加班,晚上10点能离开办公室,算早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年好过,日子难过。
或许,正是有了好过的年,才给了难过的日子一丝喘息。
每个人都希望开年大吉,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彩头,希望能一切顺利。因此,不管是初二还是初五还是今天,朋友圈里被接财神刷了屏,被开工大吉刷了屏。
同样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
今天刷屏都是拜财神。其实,真正的财神是你自己。如果你是老大,就要做财神,成就你身边将结果和人品贡献给你的人;如果你成不了老大,要想办法成为老大的心腹,当你真的和老大一条心,他定不会亏待你(名利都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同样的事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身为教育者,我们如果也能适时换个角度看问题,应该会有很多不同。
二
韩雪参加了一档真人秀,看到农村的厕所时,有点接受不了,因为从未见过农村的厕所,后来她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见得太少了。
这一句话,让她获赞无数。
是的,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环境、接触的人、读的书、走的路,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也决定了我们的思维习惯。
我们很难说,自己的思维没有被局限或固化。思维局限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且不愿改变。
我们清楚,老师应当以尽量客观、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让孩子找到理性的自我,拥有正确的思维认知,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但是,人都有自我意识上的思维方式,又有着不同的自我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方式都未必绝对正确。
甚至我们很容易在教育中犯一些常见的“错误”,进而与最佳的教育效果擦肩。
资深教育学者Terry Heick搜集了42条大多教师容易有的问题,有一些甚至是顽固的、重复犯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扩展解析,分享给大家。(我们称之为问题,而非错误。因为今天看起来的错误,在过往的某个特定时间段或许是合适的方法。)
1. 忘了学习应该很有趣。
有人说,学习就是要受苦的,就是要严肃的,就是该怎样怎样的。是这样吗?
真正的好老师,要强调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因材施教,分类教育、个性发展和自主教学。
2. 羞辱失败。
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的失败时,有时仍然缺乏足够的耐心。
3. 把孩子们想象成小大人。
有时我们会忘记他们仍然在发育阶段,心智还未成熟。如果我们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对他们的心灵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4. 过于强调规章制度。
因循守旧,不重视社会变革和颠覆性创造力。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什么成就?
5. 假设所有孩子都需要知道相同的事情。
这是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惯性,在当今强调个性化学习的时代,与时俱进才是好的老师。
6. 未能做到有意义地参与社区活动。
应付了事或缺乏管理就达不到实践的效果。
7. 重点放在教导内容,而不是提倡学生思考。
这是应试教育下最大的弊端,方法应该永远重于内容本身,这也是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的道理。
8. 严格遵从标准制定计划。
这种做法扼杀了多少创造性和“灵机一动”的时刻。
9. 要求学生必须早上7点开始上学。
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就该遵从自然,少立规矩,规矩历来是创造性的天敌。
10. 当我们在设计和规划学生的学习时,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老师们该做的事,用不着学生参与。”有这种想法,做出规划和教案就会与学生脱节。
11. 把学校看成只为“大学和职业作准备”。
这是不够的!也是功利的!学校应该是对学生全面培养,各处开花;开发潜力,尽显其能的场所。
12. 优先考虑一致性,并还期望学生的创造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13. 落后于时代。
错误的理解可能会改变所有事物的概念和模型(例如,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PBL)。所以,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的与时俱进尤为重要。
14. 忽视对字母和数字的理解。
字母和数字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元素。死记硬背式教法已经形成了习惯,要注意改变这种思维。
15. 只知道谈论想法,而不知道讨论那些想法产生的影响。
教学要尽量的深入、拓展,才能开拓学生们的思维,激发出创造力,如果只停留于表面,那就失去了“教”的意义。
16. 只重视答案而忽略问题本身。
有时候,问题本身要比答案重要得多,单纯地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往往会忽视掉问题本身的意义。
17. 有时候,我们重视问题的深度要超过广度,但我们的政策和制度却恰恰相反。
遇到此类冲突如何解决,要做到心中有数。
18. 不重规划。
对备课时间要加以重视,尽量多给自己备课和作规划的时间。
19. 低估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包括在正式的辅导项目中)。
改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积极和持久的影响。学生可能更多地信任老师,表现出更多的参与感,在课堂上表现更好,并在学业上达到更高水平。
20. 孤立片面的教学。
要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加强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
21. 忘了玩耍是学习的最高形式。
“我们通过玩耍来理解问题,但不能‘玩’不懂的东西。”这是极其荒谬的说法,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东西就是在玩耍中不知不觉理解学会的。
22. 似乎忽视了移动学习是教育未来的核心。
23. 回头看,而不是向前看。
如果只知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过去而不知道面向未来,学生永远不会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24. 抵制技术。
不相信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课堂以及教学方式。
25. 按照课程大纲平铺直叙地计划课程的教学。
线性教学是不对的,要根据环境不同,受教者不同,相应地调整进度和教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26. 用成绩说话。
实际上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擅长的一面 —— 不要根据成绩来说话,让他们认为自己讨厌学习。
27. 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特殊学校”。
没有用正常学校的创新和思维水平来支持他们。
28. 相信树立标杆对学生始终有用。
29. 把阅读当作一种技能,而不是一种寻求知识、令人愉快的活动来教学生。
30. 过于放任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31. 花费很多钱去学一些无用的东西。
32. 学生的参与和好奇心,仅仅认为是学习目标所致,而不是被“强迫”。
其实,学生都有不自觉的从众心理和服从心理,有些学生就是因为被“强迫”而参与的。
33. 当教学方法不好时,责备技术不给力。
34. 当自己教学技术用不好时,责怪教学方法有问题。
35. 不能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
36. 没有充分培养和服务真正有天赋的学习者。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充分培养和服务所有优秀的学习者,让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天赋,而我们的学校里都存在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只是完成了学业,而没有学会改变世界的本领。
37. 不装饰教室。
时间久了学生们会感到单调乏味。
38. 带领学生在课程中挣扎,而不知另辟蹊径。
教师需要灵活多变,只有多多尝试、实践才能找到事半功倍的合适方法。
39. 教室看起来不像咖啡馆那样热烈、富有激情,而像是一个又闷又热的房间。
40. 不求甚解、敷衍了事。
尤其对严谨的、复杂的,具有挑战性和困难的事物。

41. 对单独的课程,使用评估、指导和技术。
不能融会贯通。
42. 老师说话多于学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那种传统的言教方式应该被抛弃掉了,现在是互动式、自主式、个性化学习的天下。
更多干货文章,请关注智能观的公众号:zhinengguanym,里面很多方法论、干货与前沿思想等文章。在对话框回复:编码书,获取儿童编码相关书籍。有关前沿教育的问题,也欢迎与我们交流。
—完—
亲爱的朋友:
新的开工日,我们都希望新年新气象。
希望通过哪怕一点点改变,在新的一年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所以,今天我们跟你分享了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你或许早已注意到;有的已经成为习惯,并没感到不妥。
这很正常。如我们在文中的备注,今日之问题,或许是昨日之最好的解决方式。只是时间、环境的改变,让我们需要思考更多。
希望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安!
智能观 灵米
2019-2-11 于北京中关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