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男人不专注,女人不反省》《为何家会伤人》《苏菲的世界》

《男人不专注,女人不反省》《为何家会伤人》《苏菲的世界》

作者: 极品酱油 | 来源:发表于2019-10-12 11:01 被阅读0次

    男人不专注 女人不反省

    渡边淳一

    第一回 重视心灵的女人和一味追求性的男人
    可是若非希望得到身体,男人的爱也不会发生

    要想长时间迷恋一个女人并一直保持性关系,男人还是希望女人那里要好,在某种意义上要性感放荡。

    第二回 陷入情网的女人和一旦受到拘束就逃离的男人

    能整日黏在一起至多两天就是极限了。

    再怎么爱,男人也还是希望保持自己的时间和领域

    第三回 生拉硬拽的女人和被生拉硬拽的男人

    男人就算和不爱的女人也能若无其事地做爱,而女性不会从肉体上接受不爱的男人。

    第六回 山盟海誓的女人和明知办不到却依然起誓的男人
    明明日本影视作品中,性观念极度开放呀

    日本人无论何事都口称“纯粹的东西好”或者“要纯洁、正确、美丽”,人却更为复杂混沌。我认为要求人“纯洁正确”这一观点很幼稚。

    第七回 被左右的男人和不解的女人

    一般来说,男人引诱率高的是所谓的美女或天真可爱的女性
    若是年轻腿长又活泼的女人穿上超短裙,男人大多会把持不住

    第十回 在意体形的女人和只想好色的男人

    对男人而言,最撩拨他的还是“新奇”
    年轻女性特有的矜持与羞涩
    倒也不是身体的观察者,而是观察对方有多喜欢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能给那个女人多大的影响,通过了解这个进一步得到充实和满足。

    人妻之中也是有过生产经验的女性性敏感度极好

    同样是中年女性,如果有一个妻子以外的中年且淫荡的女人,大多数男人都会被勾起色心。总之,中老年女性最好更有自信一点,因为她们确实拥有年轻女性不具备的或可称之为性感丰富的另外一种肉体美感。许多男人憧憬、沉溺于此。

    第十一回 因年龄而绝望的女人和不因年龄绝望的男人

    男人要想阴茎勃起,所必需的是对自己和对对方的自信,所以工作上一帆风顺、自信满满的男人许多在性爱方面也精力充沛。

    几乎所有的男人都不在乎年龄,只要有漂亮的女性,他们就想做爱。

    可以说对男人而言,爱就是性爱

    第十四回 女人梦想的丈夫和男人渴望的妻子
    因为男人大致上是一种不擅长长时间持续做同样事情的动物。

    男人虽然讨厌被纠缠,却也讨厌被彻底放手不管。必要的时候还是希望对方在身边好好照顾自己的

    第十五回 希望从长计议的男人和只争朝夕的女人
    男人最雄性勃发的时候就是捕捉翩翩飞过的蝴蝶的那一刻,仅仅和已经捕获的女性做爱,雄性的本能得不到满足。可以说对男人而言,一对一的组合非常不平等。

    年老后丈夫经常对妻子温柔体贴,就是在终于明白“我只有这个女人了”的时候,然后重新感到感激和歉意,告诉自己,到了这一步,要珍惜这个人。

    老年人照顾配偶,反而是丈夫比妻子更拼命、更无微不至。

    第十九回 欲振翅高飞的妻子和想约束她的丈夫

    男女之爱的原点依然是性,与之关联的感情很重要,彼此共享那种东西,便不会轻易分离。

    第二十二回 男人和女人终归难以互相理解

    如果说了就会理解,那么迄今为止男女间的问题早就全部解决了。

    为何家会伤人

    武志红
    每一次分手都是心灵的修复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为爱情的坟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们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

    好的父母是天赐的运气,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心理基础。但是,生命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我们能作选择。而恋爱,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把自己全交给潜意识去指挥,努力去救自己救恋人,那么我们每一次恋爱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治疗机会。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家里主要处理的是感觉,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在家里奉行珍惜规则,在工作中奉行权力规则,这是解开生命中两大主题的两把钥匙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

    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一出坏孩子,我们社会最容易找到的理由是,这个孩子被宠坏了,他的父母对他太溺爱了。

    与孝道形成的悖论是,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够了,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自我,他就不会去顺着父母的意思了。顺父母意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他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

      原来是对坏妈妈的攻击,一直以为只是孩子不懂事,好玩
    

    若妈妈对婴儿的攻击,如咬乳头、抓头发等,不给予反击,而只是简单的制止,并且一如既往地爱婴儿,那么婴儿就会觉得,坏孩子也是被接纳的。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爱与自由,缺一不可,而如果他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自对真相的扭曲,
    恋母情结很严重的人,下意识里自以为比爸爸更出色。如果爸爸不够强,这种幻觉就不会引发太大的问题。但如果爸爸实际上非常强大,那么这种幻觉的破灭就会带来很大痛苦

    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如果只试图爱孩子,却不爱配偶,甚至阻止孩子去爱配偶,那你就会发现,无论你怎么努力,无论你的配偶是多么不堪的人,孩子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宠爱自己——溺爱的心理真相

    给他一切想要的,以为自己可以满足他一切,是溺爱的根源

    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地给予自己。

    父母溺爱孩子的时候,他们很容易会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的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就像是丢掉了什么似的

    “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帕萃丝·埃文斯在《不要用爱控制我》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真实。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这种从外在因素认识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模糊。”

    溺爱=过度地阻碍

    所以,所有父母都爱孩子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真爱是不存在“过度”这一说的。如果是真爱,那么父母不管给孩子多少,孩子都不会出问题,相反,真爱越多,孩子的成长就越健康。 那么,什么是真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便是真爱。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太多的时候,做父母的需要提醒自己,控制住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

    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

    在恋爱中,觉得爱我就要给我买最贵东西的,是不是也是这种心理

    iPhone、iPad都是过渡客体,在他们眼中是爱的象征,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得不到就意味着丧失爱,就要摧毁剥夺了他们被爱感觉的那个客体。

    看不到灵魂的存在,就不知道自己的尊贵。看不到灵魂的存在,我们也不知道事物的尊贵。

    其实,并非是溺爱,而是缺爱。研究发现,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在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即为严重),而且与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

    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抑郁情绪均来自“丧失”,我们心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
    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指向自己。

    每个人都孤独,而打破孤独的唯一答案是,能与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构建真切的链接。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

    你英语不好,这是你的问题,但他发脾气,那是他的问题。仅就发脾气这件事上,并不是你不对,而是他不对,你不必因此而自责…

    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处理孩子的问题,他们会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最常见的是,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结果,他们出于爱心教育孩子,最后却发展出束缚孩子成长的非爱行为。

    但被外在评价系统控制的孩子,“天生爱学习的动机”被“为了父母而学习的动机”所取代,他们的学习会过于在乎别人的赞誉,过于在乎考试成绩,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我们是无神论的国家,我们也是反个人主义的社会。如此一来,一个人的精神生命或灵魂,安放何处?既不能安放在信仰上,也不能安放到自己身上。最容易安放的地方,就剩下了两个:对父母的孝,对孩子的培养。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父母必须明白,孩子的乖张行为常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要恢复安全感,就必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想象一下那些在中国普遍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城镇都存在的隔代抚养现象,就可以知道,这在中国是个奢望,所以,这导致中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网络成瘾的孩子,起码在心理机能上,基本上是正常的。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不能长大。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阿兰尽管不情愿,但最后还是按照妈妈的安排读了大学。但是,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改变。首先,她不愿意再和高中同学联系,她对妈妈说,她担心别人嘲笑她,更讨厌别人的同情。她也拒绝和大学同学交往,其理由是“他们根本不配和我做好朋友”!她也瞧不起自己所上的大学,因为“学校小得可怜,老师也是一群没有素质的人”。

    非常自卑或自责的人,会在挑剔别人或责备别人的时候宣泄掉一些积压的不良情绪。

    如果你抵达过某种境界,再做这样的预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罗杰斯的理论,哈哈哈,非指导模式也是他的
    罗杰斯提出了“来访者中心疗法”

    换位思考和“考试轨道论”肯定依然有特殊价值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性格,是通俗的说法,换成心理学专业说法,即人格。所谓人格,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即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形象表述出来,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 也就是说,性格是一种关系。

    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学校教育体系的实质,是某个官员想有政绩,而目前政绩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升学率。

    魔鬼经济学中有讨论过这个问题,教师作弊很常见,基本都是为了自己的业绩

    在这些著名的小学,老师鼓励孩子在考试中抄袭竟是一个普遍现象。

    把孩子弄到这样的机构,夫妻之间就不必因此而吵架了。并且,父母也不会因此而与孩子发生冲突了,围绕着做作业产生的矛盾,主要放到了这种专业机构里,孩子可以憎恨这个机构,而不必憎恨父母了。

    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

    他们普遍抱有一个成见:孩子要么在巨大压力下成为卓越人才,要么终日无所事事而成为庸才

    毫无条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欢迎改变、死亡和受苦。处在至乐中,无论舒服还是痛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着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与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之心,而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足够好的妈妈的关键,就是敏感,温尼科特称“一个真实的母亲对婴儿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足够敏感”。他认为,婴儿最初追求全能自恋感,即,他想怎样事情就会怎样发展。譬如,他饿了,妈妈的乳汁就会送上来,他冷了,就有妈妈的怀抱,他想玩,妈妈会陪着他……实际上,这样的描绘远不足以表达婴儿的全能自恋感。婴儿甚至觉知不到他与妈妈的分别,他和妈妈一体,他和世界一体,所以,世界、妈妈与他的心意是相通的,而且完全按照他的心意运转。足够好的妈妈,能够很好地满足婴儿对全能自恋感的追求,而一旦这种感觉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婴儿就可以接受生命中的挫折,接受妈妈、世界和他不是一体的事实。要做到足够好的妈妈,细致的照料很关键,而与照料至少同等重要的,是温尼科特所说的原始母爱贯注。即,婴儿出生前后的数周时间内,妈妈对婴儿全神贯注,她全然关注新生命,而她的自我、个人兴趣、生活节奏和自己关心的东西都退到背景中去了。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适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原始母爱贯注是一种很特殊的状态,不能持久,一般持续几周,并且“母亲一旦从这一状态中恢复就不易回忆起”。

    每个人第一个最想要的都是母爱。若孩子时不能得到足够好的妈妈的爱,就会形成程度不一的自卑感。自卑一旦形成,就会导致一个矛盾:渴望爱,但当爱真降临时,却又会焦虑紧张到极点。

    你要放下对绝对之爱的渴望,才能看到真实的爱存在。

    当我在关系中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设想,不再将你视为我的目标或实现目标的对象,我就可能在某一瞬间与全然的“你”相遇。

    这就是文字或真正思考的力量。真正的思考,是一个单独的生命,它走到哪里,是思考者控制不了的,只能服从。

    若没有爱,原始的生命能量,会被视为可怕的魔鬼,但若有爱,原始生命能量被照亮,那么,这就是生命本身。

    愚孝是怎样炼成的?——对迎合者的心理分析
    愚孝是种迎合

    渴望实现童年一直没实现的愿望,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结婚时,选择的标准,不是情欲与激情,更非爱与恋,而常常是安全感,不仅长辈为儿女选择时如此,年轻人自己选择时也常是如此。结果是,婚姻相对稳定,但缺乏情感。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而这一个基石,普遍没打好。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
    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真相,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负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

    爱情,尤其是激情式的爱情、让你非常有感觉的爱情,其真正动人之处,并非是幸福和快乐,而是强迫性重复。

    为了真爱,我们必须懂得“假爱”,假若你因某个亲密关系而伤痕累累,那一定不是爱让你伤痕累累,而是“假爱”令你伤痕累累。“假爱”背后可能是麻木,也可能是恨,我们必须懂得这一点,才不会对真爱失去信心。

    男人对众所周知的性爱有羞耻感,因为这令他想到对母亲的情欲。所以,很多男人会在妻子之外找另外一个女人来谈情说爱。这样,被丢在家里的妻子、一个缺爱的妈妈所生的孩子里,男孩会与来自母亲的情欲纠缠,而女孩,则容易成为妈妈“被讨厌的内在小女孩”的投射对象。 通常我们第一个爱上的都是自己的妈妈,如果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构筑得不好,成年之后,就很难处理好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童年的内心模式在成年就会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一个轮回。

    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第2章 魔术师的礼帽

    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好奇心。

    第9章 柏拉图

    他相信女人也能和男人一样有效治理国家,理由很简单:统治者是以理性来治国,而柏拉图认为女人只要受到和男人一样的训练,而且无须生育、持家的话,也会拥有和男人不相上下的理性思考能力。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统治者与战士都不能享受家庭生活,也不许拥有私人的财产。同时,由于养育孩童的责任极为重大,因此不可由个人从事,而必须由政府来负责(柏拉图是第一位主张成立公立育儿所和推展全时教育的哲学家)。

    第12章 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的特色在于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界线泯灭了。

    “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斯多葛式的冷静

    第14章 两种文化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源出闪族

    他很巧妙地用那个时代的语言,赋予一个古老的战争口号崭新而宽广的意义。

    从犹太人的观点来看,世间并没有“不朽的灵魂”

    第16章 文艺复兴
    所谓新科学方法是指以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科学,这种方法到后来才结出明显的科技果实。”

    第17章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特色在于屋角与隙缝有许多细部装饰。同样的,当时政治情势的特色就是各种阴谋与暗杀充斥。

    现代戏剧——包括各种布景与舞台机关——就是在巴洛克时期诞生的。

    无论霍布士或牛顿都不认为机械论的世界观与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有何抵触。但十八、十九世纪的唯物主义者则不然。

    文艺复兴倡导了人文主义,到了巴洛克时期,人将人文主义大力发展,极致夸张形成了及时享乐的巴洛克风格,但是信仰宗教的人却更虔诚了,认为俗人看不到上帝。巴洛克时期的思想是否是因为文艺复兴否认了宗教,失去了上帝,人们不知道死后会有什么,所以才极度的悲观虚无?

    “十七世纪最伟大的两位哲学家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也曾绞尽脑汁思考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我们会更详细地讨论他们的思想。”

    第18章 笛卡尔

    但是他认为这种概念显然不可能来自他本身,因为对于完美实体的概念不可能来自一个本身并不完美的人,所以它必定来自那个完美实体本身,也就是上帝。因此,对笛卡尔而言,上帝的存在是一件很明显的事实,就像一个会思考的存在者必定存在一样。”

    也就是先物质后理念,有实体才能思考,才能存在,这么说,也算唯物主义吧

    如果世上没有所谓的完美实体,我们也不会具有完美实体的概念

    第20章 洛克
    他宣称,女人服从男人的现象是受到男人操纵的结果,因此是可以加以改变的。” “这点我不能不同意。” “洛克是近代哲学家中最先关心性别角色的人之一。

    第24章 启蒙

    但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认为否认上帝存在是不合乎理性的,因为这个世界太有条理了,因此不可能没有上帝的存在。牛顿就持这样看法

    《双城记》里那个编织毛衣的女的

    妇女们非常积极地反抗旧日的封建政权

    没有。女权问题只是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而已。到了新政权上任,一切恢复正常之后,又恢复了昔日以男人为主的社会制度。这种情形后来也屡次发生。

    被砍头不是因为女权运动。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强加因果。前面说她发起女权运动,后被砍头,我就自觉的认为是因为女权运动被砍头,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啊。

    第25章 康德

    天主教自从中世纪初期以来就倾向于相信理性乃是信仰的支柱。”

    第26章 浪漫主义

    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懒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

    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哲学家是谢林

    第32章 我们这个时代

    我们可以发现时常有成年男子做出种种令人厌恶的行为,却把这样的行为归咎于‘男人天生的坏毛病’。可是世上没有‘男人天生的坏毛病’这种东西,那只是我们用来避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借口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男人不专注,女人不反省》《为何家会伤人》《苏菲的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fq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