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机构在搬家,所以这次是在家中接的电话。
也就接了一个电话。
听声音像是一个男性中青年人,他一开口就问我:老师,高考题目解题时,不重规律联系,只是单纯突击刷题,问:是学校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高考触及学生心理问题。说他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古怪的学校,既不是普通中学,也不是重点高中,既不是职高,也不是技校。市重点是580分,而他考了530分,所以他进了这所学校。学校有40、50人。他这次参加了高考,本科分数线400分,他考了380分,可以上大专,但放弃填写志愿表,他的成绩是可以上一个乱七八糟的学校,但他不想。他的父母是普通工人农民,他们对他要求低,读到高中就可以。他们学校这次考上大学有5人,高职的有20人,他自己底气不足,考试要失败,自身还是要提高,不像别的人天赋高能读懂。要从心态上提升自己的能力,怕自己无信心。他说他今年19岁姓刘,是从网上查到机构的公益电话。
刚开始接到电话,我心理就嘀咕,一个中年人怎么问高考题目,是为谁,还要探讨解题不重规律,只单纯突击,还要让我评价是谁的问题,这有点不太对头,越往后听,就觉得不对,听到10分钟时,我大概清楚了,这是一个现实检验能力比较弱的人,这是我的初步判断,于是我想问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准备从近到远问,就从学校问起,问完并不能知道准确的情况,只能大概推测是一个不太寻常的学校。在问到他的年龄,这点我没有问好,我用了封闭式的问题,你今年参加高考,那你应该有18、19岁了吧?他迟疑了一下,不确定地说19岁,问到家庭说家里都是普通工人农民,对他没有要求。因此,我初步认为他可能在高考这件事遇到了大的挫折,而且是一个不小的挫折,这使得他要去探究究竟是谁的错。也应是一个没有现实检验能力的人。当我得出这个结论后,我就想该怎样帮到这个人,我想他很可能没有机会与他人沟通,就让多说一会儿吧。但他说不出太多的信息,20分钟后,当我与他说明这是公益电话有时间要求,他很爽快的挂断电话了。
我的思考是:
1、即便是一个没有现实现实检验的人,他的语言里依然有他的内在逻辑在,当他打热线求助时,他们也是渴望能与别人沟通,可能是在他的现实环境,不太会有人愿意与他正常沟通,那我们就应承担起这个责任,如有可能,给来求助的人提供一些温暖和帮助。
2、从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我也在试着将自己学到知识用在实战中,比如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加上我自己的自由联想,做出初步的判断,比如这个来电者,我只是大概从神精症、人格障碍、精神病这三个类别中判断出最相近,无现实检验能力,偏精神病,然后再找机会去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而提问是有方法的,由近及远、情感入手、关键事件。即,还管对什么类别的来访者,可能都是有机会进行沟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