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在微博上说,这几天在过私人生活,没有什么表达欲。
其实还是有些话想掰开说的。
之前我写过一篇随笔《一种心情》。有那么几个素未谋面的朋友留言说,我就喜欢看你这样真实的唠叨,一篇无聊的文章,因为它的真,才显得倍有意义。
其实就像那位朋友说的,人无聊的时候虽然容易浸入虚空,也恰恰在这虚空中露了真性子。这时候的人是愚钝的、慢下来的。就像没被拧紧的发条,终于能够得享片刻的惬意。
前不久我看过一部电影《蛋炒饭》。片中有个最不被人看好的傻子,却在最后成了人生赢家。他出名之后,每天只做八十份蛋炒饭。相比之下,另外两个同伴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摔了无数次跤后才渐次迷途知返。
三十年倏忽而过,他还是那个又笨又呆的王大卫,却终于懂了父亲所说蛋炒饭的秘诀,切个葱花要慢,翻炒米饭要慢,掂起勺子也要慢,慢慢慢,所有的感情都沁入到一颗颗米粒,所有的岁月沉淀到味蕾里,当蛋炒饭充满了生活气,焉能不打动你的心肝脾胃呢?
抛却电影中其他荒诞的学院派气息,这个“慢”的道理至少是讲明白了。
这几天朋友圈在刷屏《摩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然后大V韩寒开始怒怼,他建议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活得舒服就可以。然后,理所当然地,他又被怼了。
有人说了,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成功人士,韩寒你当然可以云淡风轻。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本来是要互相澄清,互不站队,却在无形之中就制造了一种社会焦虑。
大部分人也知道,为了应对这变化很快的社会,不焦虑会被抛弃;为了在喧闹的人群中保持本真,焦虑也会坏大事。
焦虑这个词,它就不是没有好的含义。
焦虑本身就是一种恐慌,一种刺激。
焦虑和慢相对,一说到慢,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想到“慢工出细活”。前几年被拔到制高点的匠人精神,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其实,在我看来,慢也好,焦虑也好,是分阶段的、交叉进行的。
好比一个人刚接触一个行业,在初期的时候,就得是个慢动作、笨功夫。你说他慢,他一定是乐得高兴的。因为你会发现,最容易焦虑的不是萌新小白,而是那些走了一段距离却看到了天花板的人。
所以,我建议聪明的人也不要跳过新手期。即便聪明人走的很快,很轻松地就进入了某些领域,但是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新的东西在不断地被刷新,可是原先那些有用的旧的东西没人坚持了。
那些本来沉心于每一个细节的人反而不受待见,本来扎扎实实学习以及修炼的人反而变得浮躁与不安。
一个“快”,毁了快的人,也埋了慢的人的路。
我经常会想,如果这些脚踏实地的慢的人没有接触那些所谓的快,他们还能不能将现在的事情做好?
沉思良久,最终得到的答案是可以。
这些快除了增加了人们的忧虑与压力,扰乱了人们的思绪与脚步之外,好像真的带不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就像王大卫站在城墙上回想自己的前半生说:“我爸说,做啥事都得慢。做大事的人都是这样的,别人快的时候你要慢”。
就好比,你快,别人慢。你做了泼妇,可人家还是熊孩子。
发脾气只会增加你的挫败感,不急不躁的姿态才好看。
从前慢,现在快。快在哪里呢?
提及梦想,人们不再关注过程,而是急于看到结果;提及爱情,不再是长相厮守,而是急于上床,急于分手。
问自己一句:
“如果爱都可以做,是不是就不用谈了呢”。
“如果慢的人也要被抛弃,是不是就不用坚信了呢”。
可是,慢点,除了要费点时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特别大的坏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