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背诗(第3首)惠崇春江晚景

背诗(第3首)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 胖哥记录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2-01-21 11:07 被阅读0次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作于《春江晚景》上的题画诗。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其二)
[宋] 苏轼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赏析:

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一般鲜为人知,但其创作水平也是很高。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也是拟人化,给北去大雁赋予了人的情感。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相关文章

  • 古代诗词欣赏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宋代]...

  • 《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并要求我们写出这首《惠崇春江晚景》的意思。我写的是:春...

  • 萎蒿满地芦芽短

    惠崇春江晚景 ...

  • 古诗词赏析(4)

    今天,我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古诗, 题目是《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

  • 《惠崇春江晚景》的大意。

    《惠崇春江晚景》大益慧同是北宋民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

  • 《竹石》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文|李良红 教学设计 一、看《惠崇春江晚景》图,背诗 1.我出示了一幅类似《春江晚景图》展开给孩子们看,让他们说出...

  • 惠崇春江晚景大意

    今天学了一首诗叫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惠崇是一位北宋名僧,他生前画过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苏轼很欣赏这幅画,所以写了...

  • 背诗(第3首)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 诗歌背诵2018第3周

    7月9日 ①国风 周南 桃夭 ②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7月10日 ①小松/唐,杜荀鹤 ②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

  • 苏轼 关于饮食的诗

    1.《惠崇春江晚景》宋朝·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背诗(第3首)惠崇春江晚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hr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