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史记>研读》213:陈丞相世家(三)

《<史记>研读》213:陈丞相世家(三)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0-06-04 05:30 被阅读0次


        陈丞相世家(三)

刘邦南巡时经过曲逆县,他进入城中,看到房屋都很高大,就赞叹说:“这个县城真是太壮观了。我走遍天下,只有这儿和洛阳不相上下。”他回头问御史:“曲逆有多少户口?”御史回答说:“在秦朝时有三万多户。后来刀兵四起,有很多逃亡的,现在仅有五千户。”刘邦马上诏令御史,改封陈平为曲逆侯,把整个县作为其食邑,取消原来封给陈平的户牖乡食邑。

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刘邦平定陈豨和黥布之乱,他共为刘邦献出六次奇计,每次都增加封邑。这些都属于绝密,所以人们也无从知晓。

刘邦在击败黥布的征战中受了箭伤,所以缓缓退回长安。燕王卢绾这时造反,刘邦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出击。樊哙率军刚刚开拔,有人就在背后向刘邦说樊哙的坏话。刘邦大怒道:“这樊哙看到我身体有病,这是希望我早点死。”

刘邦使用陈平的计谋,秘密召来绛侯周勃在床下受诏,刘邦下诏说:“陈平你马上准备车辆带着周勃去取代樊哙,你们两人到军中后立刻斩下樊哙的脑袋!”两人接受诏命后,马上飞驰赶往前线。

在路上他们两人合计说:“樊哙是陛下的老朋友,所立战功很多,况且他又是吕皇后妹妹吕嬃的丈夫。毕竟他们之间是亲戚关系,皇帝只是因为一时动怒才下诏令。如果皇帝将来后悔了,我们反而都要受到责难。我们不如把樊哙捉拿回来,让皇帝自己处置好了。”

他们到达后,并没有进入军营中,而是命令军兵筑起将坛,用符节召樊哙来见。攀哙跪着接受诏命,陈平下令把樊哙逮捕,押入囚车送回长安,命令周勃接替樊哙为帅,率军平定跟随燕王造反的诸县。

陈平正在路上时,收到了高邦去世的消息,他担心吕太后和吕嬃生气,就命令先把樊哙送到长安。这时陈平碰到了长安派来的使者,诏令陈平和灌婴屯守荥阳。陈平接受诏命后,立刻飞马赶到皇宫中,痛哭流涕,向吕太后奏报前面发生的事情。吕太后正在悲痛之中,说道:“先生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陈平害怕有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就主动请令负责皇宫的夜间守卫。吕太后任命陈平为郎中令,她对陈平说:“你以后就负责教育孝惠帝吧。”这样,吕嬃向吕太后所进的谗言才没有起作用。樊哙被押到长安后,吕太后马上下诏赦免并恢复其爵位和封邑。

公元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吕太后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王陵是沛县人,开始是县中的豪强,刘邦在还是普通人时,把王陵当作兄长看待。王陵没有什么文化,喜欢意气用事,心直口快。刘邦在沛县起兵后攻占咸阳,王陵也聚集起自家宗族乡亲数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服从刘邦。等刘邦起兵进攻项羽后,王陵才率军归汉。项羽抓捕了王陵的老母亲押到军营中。王陵的使者来到楚营后,项羽安排使者面向东面对着王陵的老母亲坐下,想通过这个方式来逼迫王陵投降。

王陵的母亲私下里去送使者,她哭着说道:“你要替老妾我把话带给王陵,我要他恭谨侍奉汉王。汉王是位忠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妾我的缘故生出二心。妾我这次以死来送使者返回。”说完后伏剑而死。项羽大怒,命人蒸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从此才死地踏地地跟随刘邦打天下。王陵平时和雍齿关系最好,而雍齿则是刘邦的第一号仇人。王陵本来无意跟随刘邦,因此受封较晚,被封为安国侯。

安国侯担任右丞相两年后,汉孝惠帝去世。吕太后想要立诸吕为王,就向王陵征求意见,王陵说:“不行。”吕太后再问陈平,陈平则说:“可以。”吕太后大怒,就下令升任王陵为皇帝太傅,实承上是挂了起来。王陵大怒,辞掉官职,在家闭门不出,七年后去世。

王陵被免掉丞相后,吕太后提升陈平为右丞相,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设办公场所,常年在宫中陪伴吕太后。

审食其也是沛县人。刘邦在彭城以西大败后,项羽派人抓住了刘邦的老爹和吕后作为人质,审食其以宾客身份侍奉吕后。后来跟随刘邦击败项羽后封侯,受到吕后宠幸。他出任左丞相后,住在皇宫中,百官大事都由他和吕太后决断。

吕嬃经常因为陈平以前替刘邦抓捕樊哙的事而耿耿于怀,她多次向吕太后进谗言说:“陈平作为右丞相,并不管理国家大事,天天就知道饮酒取乐,调戏妇女。”陈平听到后,更加放肆。吕太后听知道这事,却暗自高兴,他当着吕嬃的面对陈平说:“俗话说‘孩子和妇人的话都不可信’。你只要看我怎样对你就行了,不要顾及到吕嬃在背后进你的谗言。”

吕太后当时要立诸吕为王,陈平假装听从。等到吕太后去世后,陈平和太尉周勃合谋诛灭了诸吕,拥立汉文帝继位,陈平是其中的主要谋划者,审食其被免掉丞相职位。

汉文帝继位后,他认为周勃亲自率军诛灭吕氏,功劳最大,陈平于是就让给周勃位置,自己称病在家不出,汉文帝看到陈平经常说自己生病,感觉很奇怪,就召来陈平询问。陈平说:“高祖时期,周勃的功劳不如臣我。在诛灭诸吕中,臣我的功劳不如周勃。所以我愿意把右丞相的位置让给周勃。”汉文帝马上下诏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列第一;陈平降为左丞相,位列第二。为了补偿陈平,赏赐陈平黄金千斤,加封三千户。

过了不久,汉文帝逐渐熟悉了国家政事,就临朝而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年共有多少件案件?”周勃道歉说:“我不知道。”当文帝又问:“天下一年的钱粮收入是多少?”周勃还是道歉说不知道,汗水流满了脊背,衣服也湿透了,羞愧的无地自容。

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答:“这事要问具体管理的。”汉文帝问:“谁管理这事?”陈平说:“陛下想要询问审判案件,就要去问廷尉;如果要问钱粮,则应问治粟内史。”汉文帝问:“他们都各负其责,你们这些人具体干什么?”陈平赶紧谢罪说:“我主管陛下的臣下!陛下如果不知道臣下的优劣高下,那就要问罪宰相。身为宰相,对上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对下养育万物生长,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让卿大夫们各负其职。”汉文帝听完后连连头称是。

周勃十分惭愧,退朝后他责问陈平:“你为什么不单独教给我这些事情?”陈平笑道:“您身居丞相位置,要做什么难道还要别人来教吗?如果陛下再询问长安城中的盗贼数目,您也要勉强凑数对付吗?”

从此,周勃知道自己的能力确实比陈平差得太远。这事过后不久,周勃赶紧推托身体有病,辞去右丞相职位,陈平成为唯一的丞相。

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谥号为献侯,他的儿子共侯陈买继承爵位。陈买在侯位两年去世,他的儿子简侯陈恢继承爵位。陈恢在侯位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陈何继承爵位。陈何在侯位二十三年时,因为抢夺别人的妻子,被诛杀弃市,封国被废除。

陈平当年说过:“我一生多出阴谋诡计,这是道家所不允许的。如果我的后代被废除爵位,那也就到头了,因为我积累的阴祸太多了。”他的曾孙陈掌曾经借助于和当时的皇亲卫家结成亲戚,想继续被封侯,但最后也没能如愿。

太史公曰:丞相陈平在年少时,本来喜欢黄帝和老子之术。在他为乡亲们在案板上割肉时,他的抱负已经很远大了。后来他辗转于楚魏之间,最后归附了刘邦。陈平经常献出奇计,都能解决纠纷难题,解除国家祸患。到了吕太后时期,国家更加多发事端,但陈平都能从容自保,最后安定宗庙,他以贤相英名载入历史,这难道不是俗话所说的善始善终吗?没有出奇的智谋,谁能做到这一步呢?

司马迁有诗赞曰:

曲逆穷巷,门多长者。宰肉先均,佐丧后罢。魏楚更用,腹心难假。弃印封金,刺船露裸。间行归汉,委质麾下。荥阳计全,平城围解。推陵让勃,裒(音póu,剖)多益寡。应变合权,克定宗社。

黄其军

      作于2020年6月4日(古历庚子年闰四月十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陈丞相世家(二)

陈丞相世家(一)

留侯世家(三)

留侯世家(二)

留侯世家(一)

相关文章

  • 《<史记>研读》213:陈丞相世家(三)

    陈丞相世家(三) 刘邦南巡时经过曲逆县,他进入城中,看到房屋都很高大,就赞叹说:“这个县城真是太壮观了。...

  • 《<史记>研读》212:陈丞相世家(二)

    陈丞相世家(二) 绛侯和灌婴等人向刘邦进陈平的谗言说:“陈平外表俊美,很像个大丈夫,但他其实就像帽...

  • 《<史记>研读》211:陈丞相世家(一)

    陈丞相世家(一) 丞相陈平(?~公元前178年),阳武县户牖(音yǒu,有)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他...

  • 读书笔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29

    今天学习的是《史记》世家序言的《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卷、《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卷、《绛侯世家》第二十七卷。 这三卷写...

  • X X 世家

    世家这个词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我所知道的是太史公在《史记》中有世家篇,比如曹丞相世家、陈涉世家。 这些世家篇章大都是...

  • 读后感—《史记》陈丞相世家

    陈丞相,陈平。 据太史公记载,这厮长得很帅,非常帅的那种。但是年轻时候家里太穷,他又不喜欢996的工作,整天介到处...

  • 陈丞相世家

    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

  • 陈丞相世家

    张良的志向是灭秦复国,后来复国的愿望泡汤了,但处处都体现他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无论是对故国的思念,还是对刘邦的情...

  • 陈丞相世家

    陈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家里有三十亩地(现在要是有三十亩地,应该...

  • 《<史记>研读》193:陈涉世家(一)

    陈涉世家(一)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在年少时,曾被别人雇佣耕田。在耕田间隙,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记>研读》213:陈丞相世家(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kj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