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好朋友为什么逐渐疏远?有一个高赞回答: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听起来很是扎心。
正如电影《千与千寻》中所说:“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
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里,迎来送往是常态。
人生海海,据说,我们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这个世界太大,在有限的青春里,我们都选择了风雨兼程奔向远方。
曾经我们并肩同行,但终究会在某一个分叉口,遗憾地互道“再见”。
民国时期的两大才女林徽因和冰心,都曾在美国留学,两人当时的男友梁思成和吴文藻还是同窗好友。
回国后,两位才女的友情虽不算热络,但彼此还是有来往的。
但是,自从冰心写了篇疑似讽刺林徽因的小说《太太的客厅》后,林徽因寄了一坛山西的醋给她,自此,两人彻底闹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很脆弱的,在做出伤害对方的举动之前,我们以为凭借之前牢靠的关系肯定没事。
其实,这段友情在彼此伤害中,早已改变了模样。
有位作家曾说:“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不要一味地从当中提领,任性地觉得,你的钱永远挥霍不完,不是的,存款变成零的时候,就是对方离开的时候。”
这段友情的疏远,错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都高估了这段关系,以为这个友情账号里的钱取之不尽,于是不知觉地把这当作肆无忌惮地说话和行事的筹码,仗着彼此关系好,可以恣意妄为伤害对方。
蔡康永曾说:“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任何时候,都不要高估一段友情;任何时候,都不要仗着关系尚好,而去做伤害对方的事。因为友情真的很脆弱。
人生如逆旅,忽如远行客。在行色匆匆的旅途中,离别虽是无奈,却也无可避免。
愿我们都拥有让我们舒服的朋友,在我们心底,从未疏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