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自身意义上呈现出自强向善的特质。
从定性分析来看,华夏文明是一个强调全面实现自强向善的文明类型。
佛教是在信仰层面追求自强(修行成佛)向善(众生平等)
马克思主义从西方海洋时代发展的历史境遇(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成的海洋活动知识体系角度(对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知识体系),讨论如何自强(发展科学、发展生产力)向善(人的全面发展、解放、共产主义大同理想)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佛教是印度教(古婆罗门教)的反动异端,马克思主义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在文艺复兴之后发展出的终极产物,也是对基督教文明彻底的反动者(基督教文明的异端)
所以我们看到,华夏文明的两次重大变革,都是汲取了两大既有文明(印度文明、西方一神教文明(基督教文明))主要的异端文化而成的。
很显然,华夏历史显示,华夏文明为了实现自身变革,汲取其他文明优点时,是有很明确地选择性的,其吸收其他文明的进入华夏文明核心过程中,非常强调文明的同质性,尤其是价值观同质性。(佛教虽然强调精神层面的自强,但是在现实层面,佛教并不是一个追求自我强大宗教,这或许就是佛教从汉朝入华,直到宋才逐渐被华夏社会精英接受并找到方式,使其进入华夏文明的核心领域。相反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彻底全面追求自强向善的文化特质,在两大领域里与华夏文明的特质高度契合,所以马克思主义入华,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中国化。)
佛教和马克思主义融入华夏时间的长短,证实了:
将文明划分为“实践”“价值观”两个领域,不同文明在这两个领域的定性是否类同化,决定了不同文明(文化)相互学习融合的难度和速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