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修-炼路径是三大文明里能产生修炼者比例最高的文明样式。
核心原因就是我们的祖先早早就确立起来的王权最大,所展现出的世俗社会始终占据文明发展主导的现象。
不同与从宗教入道修-炼。因为宗教范式的规范化,导致了这种固定模式下能修-炼者的比例上限是有限的。
但是从世俗入道修-炼,则修-炼的范式本身就不得不契合世俗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根本现象。
上面这段话对比宗教入道和世俗入道修行差异的意思是:
在宗教活动里一个人的身份是确定性的——信徒。所以宗教入道修-炼只能以信徒的身份为基础,以宗教规范的固定范式去修行。
但是如果在世俗社会里,一个人的身份是极其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的,他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是职员、是消费者、是学生、是吃瓜群众、是xx或xxx或xxxx爱好者,是xx职业资深人士,是xx行业半吊子水.....
从修-炼的角度看,每一个身份、立场、状态等等为出发,人都可以修-炼,我可以去学习、工作、爱好、社会活动、生活、癖好.....,你的每一个社会关系,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去突破自我既有边界,实现新我。
因此,从世俗入道,则你有多少个外在关系,理论上你就能展开多少种修-炼道路。
所以在社会总体上,每一种可以划分出类别的关系状态里,每个在具备这种关系的人,即便按照一种宗教狂信徒5%左右的标准去计算可能产生的修-炼者。
我们就能发现,华夏文明这种世俗化入道修行的修炼模式,随着社会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也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多所形成的自身具体关系的复杂化日增。那么每一种关系都可以产生5%的修炼者,那么随着个人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每个人进入修炼状态的概率在不断增加。(宗教关系仅仅是社会关系的一种,所以具备复杂社会关系的世俗者,在每一个社会关系中都可能进入5%的修-炼者(狂信者)群体)
也就是说,华夏文明世俗入道的模式确定了华夏文明的修-炼所可能覆盖的人群比例,是随着社会越发进步,而越发接近全民修-炼(100%)的天花板极限发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