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需,不过尔尔,吃穿卧,只是占有欲望过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一种是穷,所以节俭,反复使用而不舍,积攒各种东西,感觉非常矛盾,留之无用,弃之可惜。
一种是富,所以豪奢,弃旧换新,喜新厌旧,追逐着新潮,东西同样越积越多,毕竟是自己买来的,抛弃也是需要考虑的。
虽然心态不一,可是拥有的东西都是逐渐变多了。断舍离,也算是一股潮流,追求极简生活,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抛掉,还原一个简洁的家。不过,这只是表面上的整理,东西越积越多,本质上还是内心有一种需要,这种需要被行动体现出来了。那么如果只接受断舍离的思想,而不改造内心的需要,就是自己引入了矛盾,购置的时候是需求在主导,堆积的时候是断舍离主导,假如这两种情景同时出现了,整个人就会迅速陷入混乱之中,感觉到一种极大的矛盾和痛苦。
这种情况,是意识逻辑结构的不完备性,通过错开时间,完全对立的两种观念可以同时存在于意识中,表现出前后不一,阴晴不定的状态。这也是为何很多痛苦的经历,即使通过时间遗忘了,受到刺激时也照样会重现,这种心理的不一致性,也是寻求精神自由的巨大阻碍。通过表意识和潜意识的区分可以说明这种现象,如果想要获得一种一致性的认识,就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这种意识,在各种令人不适的刺激中显化冲突,化解那些潜藏的不一致的认识。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难受,脑袋发胀,身体紧绷,这就是精神能量的释放,随着这些能量的释放,那些强迫性的想法和行动就会慢慢失去力量,从无法控制到可以控制,可以改变。
这也是为何明白大道理,却无法改变生活的状态。就像捏气球一样,里面的气没有放出来,即使施加外力去改变形状,也会在外力去除后迅速返回原状。实修,实践就是慢慢把这些气排出去,这样塑造形状就会容易很多。
消费本质上是情绪化的,由于一种冲动,获得了一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获得了一种暂时的满足,满足消失后,理性重新掌权,可能就后悔了。可是,情绪和理性是并列关系,都是身体的掌权者,情绪本身就没有逻辑,又有什么可后悔的呢?只是,理性为了证明自己是唯一的掌权者,情绪只是自己的下属,会找到各种理由说服自己,不惜扭曲现实。所以理性或者说自我会蒙蔽我们的认识,需要破除掉,这就是去除我执,我执去除后,世界就会恢复原貌,很多歪曲道理就会无所遁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