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失焦》的最后一页时,立马合起书走到同学跟前大力推荐。
以回忆录的形式,让每个角色都以第一人称来阐述故事的发展,也让内心独白不再只是主角的专属。最开始以为这本书很奇特,没有唯一主角所以每个角色都可以称为主角,到最后却发现主角始终是方显达,所有情节都是以他为中心在构建。看到结局时,才恍悟前面有太多的伏笔、太多的迹象,而我却真的把方显达变身陆俊倚的蛛丝马迹当成了陆俊倚的改变与成长。甚至有丝丝庆幸,这个有点痞痞的坏男孩终于懂得了反省、学会了爱。 360度大逆转的剧情,凸现出了方显达内心的极度扭曲与分裂,也让人对其深深的同情转变成为了惋惜。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我们对待某一事物认知的常态过程。一无所知时,觉得它就是所呈现的那样简简单单;渐渐了解时,就会恍惚这平静的湖面隐藏了湖底深处的波涛汹涌;了如指掌时,却会恍悟其实也不过如此。只是我们经常在混沌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与自我,顿悟的这一天来的太迟太晚。
在群里看到一条消息‘要不要离开上海?拿不定主意,30岁性格内向的程序员,不会搞关系搞事情在工作上不受领导重视,买不起房找不到对象。又不想回家,考虑去成都或杭州,但我是北方人,去成都和杭州都很远而且不知道能不能适应那里的人和环境。大家给点可行的建议?’
看完莫名的很心酸,这大概是所有一线城市普通工薪阶级的焦虑。不上不下的年龄,没有对象成不了家,即便有了对象成了家却也没有一个可以安放这个家的房子,就算有了房子也是掏空所有家底才勉强付的首付还要背上几十年的房贷;而立之年,依旧是普通平常职工一枚事业毫无起色,看着蹭蹭上涨的物价再看看年复一年的工资顿时像只泄了气的皮球,瘪了。面对这种状况焦急的像有千万只蚂蚁在爬,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处来改变这种状态,只能干着急。家乡的人以为在一线繁华都市工作的人生活丰富多彩、光鲜靓丽,抹干了泪水苦笑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活的有多紧巴羞涩。我们成了一群回不了家乡又没有办法就此扎根的漂泊人。
曾经我们果决的离开家乡,满怀希望、激情澎湃的投奔到以为到处都是伸手可触的机会、弯腰便有钱捡的大城市。几年的翻爬滚打却依旧是活在最底层,带不走家乡的父母住不起豪华小区经不起任性的买买买,却又累的像只狗、卑微的如只蝼蚁。看着人来人往的人群、高耸入云的大厦,总觉得自己只是这个城市毫无意义的过客,它没有亲民的热情拥抱我,而我也无法彻底融入它的土地。
彷徨、迷失、不知所措,成了我们焦虑的常态。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却没有能力安抚、满足这份不安分。无法寻找到释放改变的出口,这份焦虑就会发酵的越发厉害越发不安。
也许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种状态时,拧成一股麻绳埋头做好当下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改变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