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开心的时候,之后会感到落寞。
每到累了时,会感到压抑。
对于一个没有正式步入社会感受生活的压力,没有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显得有点矫情。
直到发现身边的80后和90后也有同样的感受。
大学讲师在编制内,应该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没有高压。但是不止一位讲师对我说过:我每天备课、讲课、开会,再备课、讲课、开会。
看起来忙碌又充实,很有意义。
可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很累,我想停下来,我想要身体和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我想挣脱,我想释放,但是无济于事。
工作还是要按部就班的进行。
有人说这就是生活,可总觉得我们可以追求这种生活之外的东西。
一种野性的呼唤?
作为学生,接受了十几年的教育,是一种幸运。我们会追求知识、好的成绩、奖学金。
我们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努力、更优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了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我们时常会忐忑:我做的实践、培养的能力社会能给我打多少分?我及格了吗?我毕业之后会被社会接纳吗?我能给自己和家人一份满意的答卷吗?
一切都没有答案,这让我们更加恐惧。
我们不停地向前、向上,偶尔地懈怠让我们感到惭愧。
我们浪费了时间,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当我老去时,我可能会为今天的浪费、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我不知道答案,只知道前进,前进给了我安全感。
我慢慢混淆了我是为了前进,还是为了安全感还是其他。
我不太明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变得越来越不想长大,我发现我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其他东西。
其他东西?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却让我感到沉重和压抑。
我没有答案,真想和你们讨论一下。
有个朋友,最近刚工作。上班第一天,上司就对他说,你已经不是学生了,是公司的一员。为了公司,为了家人,为了自己,要加油工作。
之后朋友发现:
加油工作和加班工作是近义词。
朋友说每当劳累的时候,想想家人、想想未来的自己,也能过得去。
认识一个阿姨,整天照看着孙子,乐呵呵的。每次走近她时都能闻到一股膏药味。
她有两个孙子,儿子和儿媳觉得独生子将来不好养老,生两个孩子养老会轻松些。
阿姨不太赞同,50多岁照看第一个孙子就有些吃力,60多岁还要照看第二个,身体不硬朗呀。
等到第二个孙子出生时,照样乐呵呵地看孩子。
有次看到她,脑海中突然冒出一句话:
养老呀养老,真有点像上一辈儿给下一辈儿养老。
写到这儿,我有点明白了,我们或许背负的东西太多,饱受压抑,内心想要自由。
于是我想读《庄子》,庄子认为人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
仿佛找到了自由的方法:我们应该找个桃花源,避世而居,能做到“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好。
这方法有点扯淡,陶渊明的桃花源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我上哪儿找呀。
2017年是找不到了,2018年接着找。后来,我绝望地发现2018年更找不到,为什么呢?
因为2018年的关键词是“穷”:在固定的地方每天工作8小时,卖力地工作,结果是穷。
即使跳槽了,也逃不出这个循环。
承受吧,孩子。实在不行,读读《庄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