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
“谢谢鼓励,只能叫文字”
“真的,至少我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
“那我继续努力,不能辜负你对我这么高的评价啊。”
“嗯,期待你的新作品。”
“压力好大”
“不用压力好大,随便写写就好,只要是真情流露的。”
“好,那我就写真实的自己,只不过写这样的文字内心是痛苦的,要回忆过去。”
“不要写心灵鸡汤,我都不爱看。”
“这么不给面子”
“你写的我最起码还读完了,别人写的我都懒得看”
“那我还得感谢你没有一砖头将我的文字拍死在沙滩上。”
上面这段对话是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题为《迟到的婚礼》之后,一位长期关注我的高中同学,也是一位要好的异性朋友与我的对话。我很感谢她能够默默地关注着我的文字更新,而且还能有足够的耐心去读完,这就是对我莫大的支持。
我曾尝试着写过心灵鸡汤,从选题到立意,再到行文,最后着手修改直至完稿。但每次投稿都是碰到一鼻子的灰,编辑毫不留情的砸过来几个字,内容假、大、空,缺乏具体的故事情节,无法将文字内容推向高潮,不能给读者留下形象而生动的联想空间。鉴于此,我所有所写的文字均称为文字,不敢自诩为文章或作品。我开始意识到我并不适合写鸡汤,于是转变风格,动手写真实的生活状态。
每个初写者都会遇到一个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打不开自己的内心,总是逃避灵魂深处最真实的自己,怕把自己暴露给别人。甚至在写作之初,好不容易鼓足勇气发至朋友圈,受到好评之外,也会受到个别人的讥笑,哪怕给个差评倒也无妨。倘若你因此放弃了,那才叫真正的被人讥笑了。
但当我读完余华的作品《活着》之后,我意识到,一个真正的作家,是该打开心扉,与内心对话,越是最深处的才越真实。只有敢于把个人真实的一面写出来,才能更接近生活中每一件事物的真相,才能与读者发生共鸣。这真的需要勇气,莫大的勇气,勇气这个东西有时候也很难以描述,它存在于无形中,受外界某种刺激,便会鼓足而来,亦受外界某种刺激,便会悄然退去。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还是喜欢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
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多嘴杂的社会中,必然摆脱不了世人的唾沫。如果我们在乎了,受伤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反而为伤你的人又增添了几份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如果我长时间没有更新公众号里面的文字,并不代表我放弃了文字写作。而是我需要学习,我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大脑,然后才能写出更多值得读一读的文字。我不想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文字质量,胡乱的码一堆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的文字,然后把脸伸过去给编辑去打。
我佩服我所在的一个写作交流群中的一位女士,坚持做到每天日更,但所写内容一般。一位写作大家给出的点评是:文笔粗略,逻辑混乱,语句不畅,语序不当。下面是她写的一篇文字,蓝字部分是写作大家做出的修改。
写作交流群截图1 写作交流群截图2 写作交流群截图3 写作交流群截图4 写作交流群截图5我不敢说我的文字写的越来越好,因为我知道,我的前面,前面的前面,还有后面,存在很多大家。但我的目标是,我的文字写得越来越好,有更多的读者喜欢阅读。
什么是好,什么亦是坏,这二者之间存在一种辩证法的关系。虽然先天性因素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天的教育才是促使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手段。更何况,我们都是成年人,经历了人间烟火,受过十几年的教育,积累了文化底蕴,怎么能写不出来。这世上,从来没有天生的作家,都是后天的努力而来,不信,你且试试。
我的每一篇文字,从立意到行文,再到排版,都沉甸甸的积累了自己的汗水。这一年,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水平,我不断的阅读各类书籍,小说,散文,随笔,游记,评论,非虚构性故事,我学习这些不同题材的文字写作方法。
不管什么路,贵在坚持。我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除了写长文之外,每天的日记都是自由写作,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做思路规划,作为第一稿。然后回过头来,利用各种修辞手法,再进一步修改,调整段落布局,适当加入情节,增加可读性,以此形成第二稿。最后,投稿给其他期刊之前,以前两稿为思路,打破之前所有段落布局,不受其约束,重新写一篇新的文字出来形成第三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