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大专还不如摆摊卖韭菜盒子? ▍焦虑迷茫的教育观,背后还有这些学

读大专还不如摆摊卖韭菜盒子? ▍焦虑迷茫的教育观,背后还有这些学

作者: 朗朗爸妈 | 来源:发表于2018-03-19 08:53 被阅读0次

最近,微博上19岁女孩小赵高中毕业后没考上本科,父亲认为读大专没用,

父亲说:“人家本科生,研究生出来都没人用,4年花了十几万,时间也耽误了。”

于是,他便让女儿到南京和自己一起做韭菜盒生意,打算日后给女儿开个店。

对此,你怎么看?

我有一个小学同学王亚军,今年41岁,小学六年在课堂上不是玩泥巴小车,

就是和同桌的女生在课桌上划分三八线,或者用脚踢前面女生的屁股,

老师对他说的频率最高的话就是"滚出去"。

下雨天,大太阳天,你都能看到他头顶凳子在操场你罚跑,人称"凳子侠"。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他三科只考了85分。

为了上初中,他父亲用8个鸡蛋走后走后门让他就读了一所乡村中学。

上了两个月,他就读不下去了,

把所有的书丢进了校门旁边的小河,

屁股一拍,出门去打工了。

去到了很远的新疆库尔勒,做了一位搬运水泥的工人,

每天花脸稀糊,疲惫不堪……

20多年过去了,当我再见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成立了库尔勒很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公司,

从搬砖的、到包工头、再到卖建材,一路上辛苦的精进,

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身价十几亿的大老板。

我还有一表哥叫春春,读书成绩不好,为了躲避在家里每年要种几千斤的玉米的农活,去了东北的佳木斯,做了一名厨师。

在饭店里,他负责的工作是炒面,从当年的年轻帅小伙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油烟味的、三围一样的中年“油桶”,

至今还在炒面,每月3000多块钱,每天受到老婆的百般数落,住着郊区几十平米的廉租房里。


如果一个人因为成绩不好或者家庭原因辍学了,要选择一份工作,最起码这份工作一定要有利于自身的成长。

所谓成长就是明天的你比今天的你有了真正的“进步”,哪怕是进步1%,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储备能力,以便日后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我的同学王亚军成为了亿万富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监管不严的背景下,选择了最有发展潜力的房地产行业。

自己勤于思考,善于观察,从日常生活当中发现机会。

有效的行动,有效的行动,有效的行动!



说白了,

“野心”有时也是正能量。

我们要引导孩子进入一个能够无限放大他们“野心”的行业。

再教会他们用正确的思想和持续行动来支撑这个的“野心”,

这是现代人成功精进必要的条件。

如果有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够继续上学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给你以下建议:

1、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对行业。中国有句话叫做“男怕做错行,女怕嫁错郎”就是这个意思。

可能有的人会说:我没有读很多书,很多好的行业我不会怎么办?不过你可以仔细想想,有什么行业一个人生下来就会的,只要我们成为一个有心人,不断坚持,不断学习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得到突破。

就像朗朗爸,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文字功底有限,而选择了持续的思考、写作,并且一周三更,就是想通过写作倒逼自己的思考和阅读,不断自我成长,自我迭代。

2、那么应该选择哪些行业呢?选择的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选择属于未来的行业。不至于因你刚刚学会某种技能就被淘汰了。比如:金融、人工智能、医疗、教育等

选择一些有自由时间的行业。比如教师、作家、创业者等。这些自己的时间不是拿过来玩,而是要不断地阅读,写作,提升自己的生产力。

不要选择服务业。服务业把你每天所有的时间都套牢在工作上了,不能像作家那样通过写书出版卖出很多本,把同一份时间(写书的时间)出卖很多次,赚了很多钱。服务行业完全挣的是辛苦钱。

要进入高素质人群集中的行业。你身边只要有很多高素质的人群,就会不断地影响你的思想和行动,最终让你无限的接近他。

要进入具有上升机会的行业。这样你才能够看到愿景,精准目标,持续学习和成长。

要进入能够让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复利效应的行业。哪怕每天进步或者积累1%,在时间的作用下,你的收获将不可思议。



说到这里,如果我是视频中小赵亲戚,我会给她如下建议:

只考上了大专,可以选择不读书直接参加工作,但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值的深思。

不应该从事服务业,跟着父亲去摆摊卖韭菜盒子,这样不利于成长。

应该去到不可替代性比较强的行业,哪怕这个行业现在还不能够赚到钱。因为全中国会做韭菜盒子的人太多了,门槛太低了,没有稀缺性。

即使要去卖韭菜盒子,也不应该去医院门口卖韭菜盒子,接触到的不是病人就是病人家属,接受的是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应该去高端写字楼周围,这样可以接触的人群更有利于激发自己的“野心”。

教育是什么?

不是你为孩子提供了吃穿住行,孩子有哪点不合你意,你就拿出来大谈特谈的“父母无私付出”;

不是你为他购买了千万学区房就认为孩子获取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是父母通过自身的成长,在孩子的脑海里植入“积极、成长、自律、”的性格基因,植入“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基因,让很多其他孩子认为很难的东西,在你孩子身上解决起来变得轻松而自然。

假如我们老去的那一天,回望我们孩子的教育,其本身已经完成了自我迭代,蓦然发现我们身后的子子孙孙,因为我们的教育思想有了足够的“精神底气”。

全平台关注“朗朗爸妈”!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大专还不如摆摊卖韭菜盒子? ▍焦虑迷茫的教育观,背后还有这些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ru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