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易@解字篇(东学西读岛主版权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
水風井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六四,井甃无咎。
九五,井洌,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考古生的话(抄来的)
商代水井
河北省葶城县西二十里的台西村,在商代遗址中发现的两眼水井,结构保存完整,井内遗存陶罐或木桶等汲水器。
一号水井,井口为圆形,直径2.95米、深5.9米。筒4米深处收缩为“二层台”,井底用四层木桩构成“井”字形井盘。
二号水井所设木质井盘结构与一号井大致相同。
战国楚国水井
荆州纪南城外围的高台古井群的形制有土井、竹圈井、陶圈井、木圈井、瓦井、砖井。有的井底遗留一大陶瓮。
陶、竹结合与通体陶圈的古井在发掘中较为常见。其中陶、竹相交处设有木架,起到承托和固定陶井圈的作用。
通过发掘可知,楚人在打井之时,其大部分做法是先挖好井坑,为了防止井壁塌方,便逐层放置井圈,自下而上,并用木棍(条)将井圈嵌入生土井壁,用以固定。陶圈井是将井圈穿绳(陶圈均有两对称圆孔)逐层下放井底,井圈沿面堆叠 ;陶、竹结构属于下层为竹井圈,上层为陶圈堆叠,竹与陶相结合部分以两根方木嵌入井壁,用于托住陶圈;...深度较浅可先掘坑、后制井圈,当深度达到当时人力所不及时,便采取下沉法。
--戰國楚都的水井與民生
汲水器
从已发掘的考古资料看,纪南城周边战国古井的用途主要是取水、冷藏,废弃之后用于垃圾填埋。井中出土器物多为汲水器,以高领罐、长颈壶为主。此类陶器颈部、领部多数饰数圈凹弦纹,想必是为增大绳子与陶器的摩擦力。颈部的摩擦痕迹,应为取水之时绳子摩擦所致。多数陶器较之同时期墓葬出土陶器口沿略大且平,目的是使汲水者提拉绳子时不易使陶器坠落,高台古井群出土陶器口沿大多损坏,便是取水绳与器物口沿接触,因陶器内水的重量致使口沿损坏而掉落井中。
image古井分布
土井、竹圈井水质受泥土污染影响较大,且城外分布众多,故使用者有可能是平民阶层 ;陶井中井水处于陶制井圈之中,水质较竹井清澈卫生,且在陶井中出土不少建筑材料,如筒瓦、瓦当等,疑似部分陶井曾有小型凉亭之类的建筑物遮盖,且城内分布众多,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汲水之地是民众聚集的地方,由聚集形成市场,由市场促使城市产生和繁荣。
岛主的话
有了上面的细节, 腐乳们和文科生可以洗洗睡了, 工程师们来看个门道:
古井的形制
- 泥底没什么好说的: 井泥,初六。
- 井底遗留一大陶瓮: 九二,井谷甕敝漏。
- 四层木桩构成“井”字形井盘: 九三,井渫不食。考古生说的井盘和/或竹圈,应该就是渫字的本义, 不知道古文字专业的同学在哪里?腐乳们说的清除的意思可以废除了。
- 竹圈和/或陶圈,应该就是甃字的本义:六四,井甃。再问一遍:古文字专业的同学在哪里?
- 井上有时侯要加盖,有时侯会建个亭子:上六,井收勿幕。
动态的来看看掘井的过程
- 初六,开凿。
- 九二,出现地下水了,要一边敝漏一边施工。
- 九三,打井盘了,已经可以汲混水了。
- 六四,打井圈了,防止塌方。
- 九五,井水清了,可以作饭,也可以用来冰镇西瓜了。
- 上六,收井口了。
不要忘了趋向吉避凶
一口古老的深井,如果不保护水资源, 水就会越来越浅(汔至); 井绳也会不够用(未繘); 干活要留神,汲水的陶器难免磕磕碰碰。
写给腐乳看的和自己看的
我的专利-- 渫字解
象形会意,葉[1]者,以木相叠也。又加水旁,自然可以用来表示水中层叠的木架。
康熙来了
【子集上】【二字部】井 ·康熙筆画:4 ·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郢切,精上聲。穴地出水曰井。
《釋名》井,淸也。
《廣雅》深也。
易有井卦。《世本》伯益作井。《汲冡周書》黃帝作井。《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
又《廣韻》田九百畝曰井,象九區之形。《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畝。
又市井。《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爲市也。《師古曰》市,交易之處,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
又南方宿名。《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東井爲水事。《註》東井八星,主水衡也。
又井井,經畫端整貌。《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條理也。
又往來連屬貌。《易·井卦》往來井井。
又姓。漢有井丹。
又藻井。《風俗通》堂殿上作藻井,以象東井,藻以厭火。
又綺井。《左思·魏都賦》綺井列疏以懸蒂。《註》屋板爲井形,飾以丹靑,如綺也。
又古文井與𠛬通用。《左傳》有井伯,卽郉伯。 《說文》本作丼。
改邑不改井
文王将欲伐崇,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 (选自《说苑·指武篇》)
井其瓶
岛注: 也有可能是: 汔未至,繘亦(已)羸[2],井其瓶。
汔
岛注: 水的浅底[3]
井,灋也
比喻法度;条理。《广雅·释诂》:“井,灋也。” 王念孙 疏证:“《越绝书·记地传》云:‘井者,法也。’井训为法,故作事有法谓之井井。《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理’,是也。”《初学记》卷七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井者,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参见“ 井井 ”、“ 井然 ”。.“ 阱 ”的古字。《易·井》:“旧井无禽。”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易上》:“井当读为阱。” 高亨 注:“‘旧井’之井,谓捕嘼之陷阱,陷井它书多作陷阱,古无阱字,只作井。”
--百度也不错
看看民科吧
湘西古文化钩沉- 柴焕波
戰國楚都的水井與民生
老苏州人的市井生活离不开它..._
-
羸
《廣韻》力爲切《集韻》《韻會》倫爲切,音。《說文》瘦也。《註》臣鉉等曰:羊主給膳,以瘦爲病,故从羊。
又《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疏》羸,拘纍纏繞也。
又《易·井卦》羸其瓶凶。《疏》鉤羸其瓶而覆之也。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羸,縣名,在交趾。或作。
『說文解字』
【卷四】【羊部】羸
瘦也。从羊聲。力爲切〖注〗臣鉉等曰:羊主給膳,以瘦爲病。故从羊。
『說文解字注』
(羸) 也。引伸爲凡之偁。又假借爲纍字。易。羸其角、羸其瓶。或作纍。或作虆。其意一也。从羊。聲。力爲切。十六部。 ↩ -
《唐韻》《集韻》《韻會》許訖切,音迄。《說文》水涸也。一曰泣下。
又幾也。《詩·大雅》汔可小康。《傳》汔,危也。《箋》幾也。《正義》爾雅釋詁云:,汔也。孫炎曰:汔,近也。郭璞曰:謂相摩近。按諸家反覆相訓,是汔爲幾也。左傳昭二十年引此詩,杜預云:汔,期也。然則期字雖別,亦是近義。
又水名。《山海經》汔水出賈山,在大荒之中。
『說文解字』
水涸也。或曰泣下。从水气聲。《詩》曰:“汽可小康。”許訖切
『說文解字注』
(汽) 水涸也。大雅民勞傳曰。汔、危也。周易。汔至亦未繘井。小狐汔濟。虞翻曰。汔、幾也。皆引伸之義。水涸爲將盡之時。故引伸之義曰危、曰幾也。从水。气聲。許訖切。詩音義引說文巨乞反。十五部。或曰泣下。別一義。詩曰。汽可小康。前說引伸之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