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看他的视频是在油管上,讲的是对中美贸易战的看法和预测,当时倒也没有太多惊叹,只觉讲的不赖、有点意思。他为自己起了一个颇有武侠味道的花名——眉山剑客,他说做科学研究就应该像武林高手一样,多和名家切磋过招,华山论剑,这样才能提高武艺不断进步。
之后的几天里,又陆续的翻了一些他的其他视频来看。别说,还真就渐渐的迷上了这老头,对他的了解也逐步变的丰满起来。不得不说,润物无声式的影响最不易被察觉,潜移默化式的改变最难使人警惕,待到了幡然醒悟的时候,也大都成了既定事实回天无力了。
只要看过他的文章或视频,想来对他的那套复杂性研究与跨学科思维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了解,再不济,也总会有过几次不经意的耳闻吧!
这世间所有的偶然,我个人粗浅的认为都是某种无法琢磨的缘分使然,而在B站无意间看到他的《跨学科思维》,我猜也定是这种缘分在背后捣的鬼。
说来也觉惭愧,虽说非常喜欢陈老师的这门课程,也想要一探跨学科思维和复杂研究领域的深浅,但出于某些个人原因最后还是选择了从其他渠道购买低价资源。当然,如果经济允许的话还是强烈建议大家支持正版,而我这次只能抱歉的对陈老师说一句“下次一定”。
正文
1.什么是复杂性研究和跨学科思维
-面临问题
许多的研究人员或者说学者在研究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通病,往往只着重于自己擅长的学科或知识领域去做解释,而这样的解释虽然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是片面的。
-知识扩展
大家都知道,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多种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下才会发生的,如果想要解释这种现象,研究者也必须从多角度、多学科、多思维模式等诸多视角宏观的去研究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和还原现象的本来面目。
-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复杂性研究和跨学科思维的解释)
任何社会现象,研究者都要从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人群......等诸多方面去了解和刨析。也不要只顾盯着你的研究对象,还要去纵向的观察同一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并与之做科学的比较,而后再进行科学大胆的猜测,得出结论之后也不要心急去做结论,要进一步对这些结论做真伪检验,最后一步才是将经过检验证的结论发表出去。
2.跨学科思维最关键的四个步骤
观察——提问——猜测——检验
PS:一个好的提问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的问题(陈老师说的)
3.批判性思维
李雪健和李幼斌主演的电影《横空出世》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科学家再用算盘演算核聚变的一个实验数据,前前后后算了四五遍都是错的,当大家都在怀疑是不是他们算错了的时候,只有李幼斌饰演的陆广达敢于质疑苏联专家,“会不会是他们算错了呢”。通过陆广大自己的多次计算也最终证实了是苏联专家的错误。敢于质疑权威,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勇气和自信。所以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要只是单方面的去接受,而不去做自我的思考和判断,我们要虚心学习巨人们的知识,同时也不该放弃怀疑、批判的权力和态度。
下面的这个例子就是陈平老师跟我们讲的关于他对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理论的一些不同的看法。
背景:
毛主席说: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
研究过程:
陈平研究了中国和西方的战争史,发现中国出现的农民运动比西方高出一个量级(一个量级是10倍),既然如此,为什么工业革命和进现代科学技术反而出现在了农民运动较少的西方?这和毛主席教导我们的好像有些不一样呀。
于是陈平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思考,最后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发生在中国的农民战争都是土地战争,而西方都是商业战争,而商业战争拼的是科学技术。
思考:
既然阶级斗争不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那什么才是呢?
陈老师给出的答案:
在生命系统中,开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但这开发并不是盲目的全部开放,而是要有方法、策略的,不然很有可能开放的结果不是社会进步,而是毁灭。)
4.不同的学习方式
- 研究型学习方式(主动学习)
基于爱好、兴趣驱动的学习,学习效率高。
- 教学型学习方式(被动学习)
死记硬背、为学而学、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低。
两种学习方式比较来讲,自然是研究型的学习方式更加有用高效,其实最关键的是,我个人认为两种学习方式学到的同一知识,研究型学习方式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深刻和灵活。
5.为什么工业革命和近现代科学技术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中国
- 文化方面
中方:无论是本土的儒、道文化,还是后来汉化的佛教文化,主张的都是和平的处世之道,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长期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多采取的是修筑长城、和亲、边防屯田等防守策略,所以说中国人的入侵性非常低。
西方:天主教、伊斯兰教都是极度排他的,常常喜欢打着散播上帝荣光的旗号,通过武力入侵强行迫使其他民族接受。崇尚海盗文化,喜欢掠夺,极具入侵性。
- 生产方式方面:
中方:自给自足的小农模式,往往在温饱线上下徘徊,那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东西,能有口吃的活着就不错了。
西方:农场、养殖场、种植场、等资本化的生产模式,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往往需要经常对外扩张,扩大规模。
- 政治制度方面:
中方:长期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民穷国富,王权只顾自己的骄奢淫逸与奢华享受。整个国家的状态是病态的。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社会体系相对完善健康。
- 人口数量方面:
中方:人口多,劳动力廉价,有如此廉价的劳动力,并且人口普遍消费能力低的情况下,谁会愿意去投入高成本去研发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
西方:人少地多,劳动力成本高,如果不发展殖民,不提高生产技术,势必会生产效率低下,社会发展缓慢。
以上的论点只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真要做研究当然是仅仅不够的,毕竟这不是一篇研究型的文章,姑且就讲这几个方面吧!
综上观点:正因为西方文化的强入侵性及资本主义商业发展模式的特殊性,所以他们不得不常常对外发动战争建立海外殖民地,那如何要保证在战争中的胜利呢,那就要发展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坚船利炮,才能制造出杀伤力强大的武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的互联网技术不就是美国军方军事技术的民用产物嘛!还有我们用的导航技术、人脸识别技术、指纹支付技术、智能AI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等,这些高科技的出现,不是因为战争需要,就是因为商业发展需要。所以技术的发展,战争与商业是两个必不可少的车轮。
- 结论
之所以西方出现工业革命和近现代技术的原因是有许多原因的,如果你想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文化、政治、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生态资源等多方面去回答。
6.题外话(快看,我的批判性思维起作用了)
陈平老师认为知识不是积累的,他的论据是:如果知识是积累型的,那工业革命和近现代科学技术就应该出现在中国而不是西方,因为在近现代以前的知识积累是远远大于西方的。
对于陈老师的这个观点我是存怀疑态度的,看过《三体》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技术爆炸”的理论,就是说虽然知识是积累的,但是这种积累不是线性的,而是具有跳跃性的,而每一次知识的跳跃都被会引起一次“技术爆炸”。基于这个理论,所以我对陈老师“知识不是积累的”不能完全认同。
结尾
无论多么优秀的方法论,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嘴巴上和脑子里,而不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那永远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就如同人人都会说的大道理一样,动动嘴都会讲,却少有人能够做到。希望大家都不要做这样的嘴炮,行动起来,用行动去实践理论,用行动去证明自己。
最后!
非常感谢您能静下心来读完我的这篇文章,希望这些文字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还不错,可以关注我的个人频道获得最新的文章动态,当然这也方便您查看我的历史文章。
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知乎/简书:请搜索——“可可的读书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