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杨牧
文/阿东
说真的,在此之前,我对杨牧一无所知。因朋友的诗歌网站要搞一次十周年庆典,我应邀参与本次庆典的筹备工作并承担现场摄影的任务,于是有机会了解到,在受邀嘉宾中,杨牧是重中之重。据说他是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并分管有关诗歌方面的工作,所以我感觉,他该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想着要和一位大师级诗人见面,合影,共餐,我满怀虚荣的激动,决定要先行恶补一番。不然,见面时,我如何与之搭讪?万能的度娘,给了我一篇《我是青年》,据说这是杨牧老师的名篇。单就诗句而言,我感觉稍显拖沓,不够精炼。反复读过之后,才发现,那些文字,却是以岁月淬炼而成的合金:“我是青年/我年轻啊我的上帝/感谢岁月给了我不出钢的熔炉/把我的青春密封 冶炼”;才发现,那样的诗句,深刻着“一代人的特点”:“祖国啊/既然你因残缺太多/把我们划入青年的梯队/我们就有了中年和青年双重的肩”。我也是诗人,我了解诗句该如何诞生;我也是诗人,我明白这样的诗句该属于怎样一个灵魂。于是,我对这位尚未谋面的前辈,肃然起敬
说真的,在此之前,我对杨牧一无所知。就在他来到新都的当晚,聚餐,他与我邻桌。在朋友的指示下,我才知道那位头发稀疏,前额光秃的长者,就是“青年”杨牧。对的,敬酒,我得前去敬酒,才能细睹大师的尊容!我端了一杯茶水(不怪我失礼,当晚得开车,因为筹委会里,我还有工作要做)从他身后绕到他旁边,双手捧杯地对他说:“你好杨牧老师,我是新都诗人向东。老师,您依然还是青年”,或许是我太唐突,令当时的杨牧老师愣住了(很短暂的一瞬),然后我立即用普通话补充道:“我是青年”,“老师您是青年”!他恍然大悟地笑出声来:“哈哈哈哈,现在你才是青年”!我接下他的话:“嗯嗯,我们都是青年”,然后,我俩来了一个碰杯干!(行动前我预先埋伏了小弟,用手机记下了这难忘的瞬间)。
第二天一早,我如约进入了工作状态:脖子上挂一架D90配70/200头,右手提一部D750配16/35头,双目炯炯,期待能定格一个,足够精彩的瞬间。
这里是诗歌网站的庆典,这里是诗歌的论坛,这里聚集着众多的诗人!我那禀赋诗性的镜头,毫无悬念地,聚焦于“川诗”的泰斗!其实,尽管我也是诗人,但我怕谈诗歌(总觉得诗歌不是谈出来的),尤其害怕听诗人谈诗……哎呀那一个酸!好吧此刻我来听听,大师如何谈诗?
他拿出手机,点开了自己珍藏着的一首诗歌,朗读起来,那是艾青的《礁石》。这位诗坛的长者,一改温润沉静的风范。此刻的他,犹如一位激情的青年,又象一位深情的恋人,他的目光如炬,照亮了在场听诗人的心,也映红了他自己的脸。他伸出的双手,随着诗句的节奏,缓缓地,在自己的面前,游走。
一个浪
一个浪
无休止地
扑过来
每一个浪
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
散开
它的脸上
和身上
象刀砍过的
一样
但它依然
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
“诗歌的散文化已经走到极致”他开始发表评论,眼里,还留有读诗时的余温。“诗歌之美在于韵律。而这韵律,有形式上的,也有内在的,就像这首诗一样,语言本身就有着韵律之美”他接着说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这是由远及近的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这就又从近处,散了出“去”……这样的句子,就像海浪一样有节奏有韵律,读起来好舒服,那是诗歌语言所赋有的,内在的韵律美!
或许,在所谓的诗人之间,眼缘来得就是这么突然。一篇《我是青年》的文字,一通关于《礁石》的讲谈,就足以对于一个陌生者,顿生好感,甚至于从此,这“青年”一词,必然会在脑海里,与这位秃额的长者,自动关联。那么好吧,我期待着,与这位川诗的泰斗,下次再见!
(附:据悉,杨牧老师是杨升俺嫡系第十四代,他的家谱是从杨升俺嫡孙开始写录的。在此我并不想宣扬血统论,我只想说:“基因强大”)
初见杨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