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人生

作者: 山本达叔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05:40 被阅读0次

    先从契诃夫的写作人生说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在皇皇巨著如星辰一般浩瀚、璀璨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坛另辟蹊径,通过短篇小说和戏剧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套中人》、《变色龙》等作品是我国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大部分人对他的了解应是始于此,至少我是这样。说来很惭愧,在此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也就仅限于此了,作为一名学习俄语和俄罗斯文学的人,契诃夫可能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之一。契诃夫的一生中一部长篇小说都没写,他的作品短小精悍,以简洁著称,我们往往难以通过某一篇作品窥探契诃夫的人生,即使在作品中会有以人生经历为背景的部分,那应该也不是过是人生中的惊鸿一瞥。正因如此,我对他的了解甚少。

    但是,这本书信集让契诃夫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鲜活、丰满了起来。《契诃夫书信集》前前后后我一共读了四遍,前两遍是在发稿之前校对文字内容,说来很惭愧,因为内容太有趣,以至于总是忘记改错,结果还是留存了很多错误,(因为这本书的首次出版年代很久远,当时的许多汉字使用规范和今天是不一样的)给社里校对工作的同事添了不少麻烦。第三遍就是发稿之后,准备印刷之前。第四遍,就是这两天刚刚读完。可以说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受,所以和大家闲聊几句。

    总的来说,契诃夫在信中保留了自己的写作风格,诙谐而幽默,并且不论是出名之前还是成名之后都不摆架子,绝不高高在上,哪怕是在指点后辈的文学创作,也是以一种同行之间探讨的语气。但是对于他人的指责,如果他认可的,一定会虚心接受,如果是刻意挑衅或者无理取闹,那么他一定会用最辛辣的讽刺予以回击。可以说契诃夫是对“尊严”两个字最为看重的作家,不论是别人的尊严还是自己的尊严,有时甚至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程度。比如,契诃夫的弟弟在信中自称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渺小的弟弟”,这引起了契诃夫极大的不满,并在回信中十分严厉地批评了弟弟。

    契诃夫如此重视自尊并非没有原因。与同时期的大部分作家不同,契诃夫不是出生在贵族家庭,(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也出身不好,但是也算是破落的贵族,是实打实注册过的贵族,还有两百多农奴和一份薄产。)契诃夫出生于一个破产的三等商人家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家庭受到歧视不足为奇。所以契诃夫曾经一度非常敌视这个社会,以至于17岁时他在信中称周围是一个“十分阴险狠毒的世界”。但是契诃夫并没有自卑,正相反,他认为自卑感是一种典型的小市民习气,正因为自己的家庭并非大富大贵,所以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并且特别注意清除家人身上的自卑感。这是契诃夫对这个“十分阴险狠毒的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反击,伴随着这些反击的,是他在青年时期写下的诸多不朽的作品,如《一个官员的死》、《变色龙》等等,尽管由于阅历的不足,青年契诃夫走过许多弯路、写过许多失败的甚至可以说错误的作品,但是,和契诃夫所坚持的自尊一样都是契诃夫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俄罗斯画家Ivan Kramskoy笔下的苏沃林

    成名之后,契诃夫结识了一位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算是最重要的朋友——苏沃林。苏沃林是《新时报》的出版者和发行者,在契诃夫与苏沃林分道扬镳之前,《新时报》都是出版契诃夫作品最多的报纸,而苏沃林本人也成了契诃夫最好的朋友之一,他作为契诃夫作品的初版人,帮助契诃夫完成了很多的重要作品,《新时报》的稿费也是契诃夫收入的最大来源。作为回报,契诃夫不但自己写了许多优秀作品发表在《新时报》并且向苏沃林推荐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在这本书信集中,篇幅占的最多的,就是契诃夫写给苏沃林的信。这些信,是我们解读契诃夫思想的关键,在这些信中,我们看到了契诃夫精神世界的变化:随着创作的深入,他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创作。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作、为什么活着。通过不断的求索,契诃夫找到了答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弄的明白。”这与同时代的大文豪,也是契诃夫最为钦佩的作家——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写的惊人的相似:人是生而知道该如何生活的,这其中的道理,是无法通过语言描述和解释的。虽然如此,契诃夫还是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世界观”,为了这个生活中的“总的观点”契诃夫决定去探访“人间地狱”——萨哈林。在萨哈林之行的过程中,契诃夫多次从死神手中逃脱,这些他早在出行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甚至可以说这次旅行契诃夫已经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准备。万幸的是,契诃夫平安归来了。根据在萨哈林的经历,他写出了《第六病室》、《萨哈林旅行记》等重要作品,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契诃夫成长了,成长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巨人:作家最重要、最宝贵的不是自由,而是“正义感”,也就是说,作家要“活在人们中间”,作家的笔要为人民而写。因此,在彼得堡学潮爆发期间,苏沃林发表了支持反动政府的文章后,契诃夫毅然决定写信批评并疏远了苏沃林。也正是这样的思想让契诃夫的小说得到了升华,他的作品也从反应个人生活变成描绘一个阶级甚至整个社会,他用他的笔替人们发出了了“不能在这样生活下去啦!”的呐喊。

    契诃夫与托尔斯泰,于雅尔塔

    除了苏沃林外,与契诃夫交往的还有同时代的许多知名作家,当然这些作家中的大多数尽管在当时显赫一时,但是他们并没能经过岁月的洗礼,大部分的人名字对我们来说都很陌生。通过契诃夫的信,我们可以对他们有个大概的了解。契诃夫为人谦虚、自尊也同样尊重别人,因此他从不在公开场合或刊物上评论他人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和戏剧表演作品),但是他把自己对许多作家的作品的独到见解写在了信中。在一些直接写给作者本人的信里,契诃夫也经常毫不避讳的指出作品的缺点和不足,甚至对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还有后来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契诃夫也没有客气,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可以说契诃夫的信,为我们很好的阐释了君子之交四个字。同时他也毫不吝惜向后辈传授经验,经常无私地担任信任自己的文学新手的领路人。从作品内容的修改到如何建立自己的写作风格、应当起什么样的笔名、相应的作品适合发表在什么样的杂志上甚至在不同时期能获得多少稿费等等,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信中的语言非常平实,从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甚至每每在信尾都要表达自己并无恶意,提出的观点是基于将对方视为同行,并带有敬意,如果信中有冒犯之处,请勿挂心之类的意思。即便如此,在有一次一位女作家认为契诃夫贬低了自己的作品而表达不满时,契诃夫仍然客客气气地回信表示自己并没有贬低对方的作品只是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是文学上的探讨而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训斥。契诃夫一生中没有创作任何文学理论的作品,也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类似的文章,但是,在这些信件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契诃夫对于文学的态度、观点和总结。通过这些信件,契诃夫也将自己的创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了。从某种角度,认真阅读每一封含有契诃夫文学观点的信,就相当于上了一节生动而简洁却能令人受益匪浅的文学课,课本名字大概可以叫《契诃夫论文学》和《短篇小说创作要义》。

    契诃夫与高尔基,于雅尔塔

    契诃夫同苏沃林疏远了之后,与契诃夫通信最多的有三位,一是契诃夫的夫人——克尼佩尔,另一位是著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后一位就是高尔基。在某种意义上,高尔基自出道以来,在契诃夫眼中就像是“接班人”一样,契诃夫说:“我曾是最年轻的小说家,但是后来您出现了,于是我马上变得老成持重了一些,也就再也没有人称我是最年轻的了。”他尤其喜爱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在草原上》曾在信中多次提及这篇作品。对于高尔基,契诃夫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他在高尔基身上看到了天才,并且在当局不断打压高尔基的情况下,契诃夫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对高尔基的看法,这不仅难能可贵,而且冒了极大的风险。契诃夫对高尔基抱以厚望,但是也正因如此,契诃夫对高尔基的批评都是一针见血的:“您没有分寸。”“您身上最缺少的正好是粗野,”“您作品中的修饰语太多,”“您应该多看,多了解,应该见闻广博。”……毫无疑问,契诃夫是一位伯乐,他对高尔基的文学之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很多指点,我想适用于每个将要写文章的人,尤其是要考试的高中生,如何在800字内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一直是我高中时候写作文最头疼的事。

    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契诃夫之墓(上)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墓(下)比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在他的表演理论基础上建立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他作为艺术剧院的导演,执导了契诃夫后期大部分的戏剧,自己也在其中出演了其中很多重要人物。在他和契诃夫的通信中,没有太过于理论话的交流,全部是契诃夫对自己的戏剧的表演情况做出的指导,但是不难看出,这些素材,成为了《演员的自我修养》的宝贵养分,尤其是那句著名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也是契诃夫的观点之一,他不止一次的在信中,强调只上场一次的人物表演时的注意事项,并且表示,尽管戏份少,但是这样的角色处理不当将会对全剧产生毁灭性的影响。顺带说一句,目前在好莱坞除了三大表演体系外,还有一套表演体系非常流行,这套体系的创立者也姓契诃夫,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契诃夫的侄子。这套体系的主要建立依据之一,就是契诃夫的戏剧经验。

    契诃夫在雅尔塔的别墅,现为契诃夫故居博物馆

    最后,我们来聊一点八卦作为结尾。在契诃夫的信件中,他保持了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幽默,而且这种幽默很雅,雅得毫无痕迹又会令人想笑,本来我也想用这样的风格来写这篇文章,但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只好在结尾处稍稍添些趣事以飨各位。

    契诃夫作品《带小狗的女人》雕塑,位于雅尔塔的滨海大道

    契诃夫与妻子克尼佩尔

    刚才我们说到后期与契诃夫通信最多的三位中有一位是契诃夫的夫人——克尼佩尔,克尼佩尔是艺术剧院的一位女演员,因为出演契诃夫话剧中的人物与契诃夫相识,但是契诃夫可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玩什么潜规则,(当然在俄国,任你是王公贵胄还是富商巨贾,追女演员都没捷径,都得乖乖从献花开始。这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而是用心的指导她如何表演,并在克尼佩尔的表演得到了显著提高后,表示作为剧作者似乎不应该和女演员走得太近、通信过多,这一招以进为退,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后来两人结婚之后,由于两地分居,一年到头也难团圆几次,所以通信是两人最主要的联系方式,在信中契诃夫的温存鼓励、真情实意令外人读来都格外感动,如果好好总结一下,差不多可以编辑一本《契诃夫教你写情书》。说起感情生活,在结婚之前,契诃夫有过无数的绯闻,时不时就会传出他娶了某位富婆,获得了多少遗产的消息。他自己也经常以此打趣,并直言不讳说他很希望这些绯闻真的,因为那样他就不用为了钱操心了。除了与富婆的绯闻,流连欢乐场,也是那个时代代表大文豪风流倜傥必不可少的一项,包括托尔斯泰、契诃夫在内许多大作家出入妓院并不算新闻,但是契诃夫是为数不多的敢于承认这一点的人,并且由于契诃夫是医生出身,他经常为自己诊断,说自己患上了阳痿。说起医生,契诃夫一生都没有放弃这一职业,很多朋友都劝他专心写作,没准儿可以写出更多好的作品。但是他说:“医学是我的发妻,而文学是我的情妇。一个使我厌烦的时候,我就在另一个那里宿夜。这虽然是不正派,但却不那么枯燥,再说她们二者也完全不因我背信弃义而丧失什么。”尽管契诃夫又当医生又当作家,但是他的梦想却是在雅尔塔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别墅,“别墅”成了他在信上唠唠叨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儿之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经常写信催要稿费;要求提高稿费;为删减内容导致减少稿费而不满,甚至质疑出版社的会计算错了账……作为一名编辑,我非常不情不愿地推荐给各位作者、译者,如果有兴趣,应该也能总结出一本《契诃夫教你涨稿费》。最终他如愿在雅尔塔盖了一栋非常体面的别墅,但是这个目标实现如此之慢的原因,并不是他太懒惰或者生活太铺张浪费,而是因为他经常为穷人捐赠书籍、开设公益图书馆;出现灾情时组织募捐并带头捐款;经常为周围的穷人义诊,甚至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等等……“为公共福利尽力的愿望应当不可或缺地成为心灵的需要和个人幸福的条件。”契诃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契诃夫故居,雅尔塔

    总之,在书信中,我们将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的契诃夫,他依然是那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但是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作为普通人的契诃夫,他是儿子、兄弟、朋友、丈夫和医生,正是这些普通人的身份,放大了契诃夫的形象。百年来,我们读他的小说,看他的戏剧,从中汲取养分。他的书信能让我们跨越时间去亲近他,让我们明白,我们为什么会喜爱他和尊敬他。

    契诃夫生前共写了四千余封信,这里由译者朱逸森老师选译了其中的217封。朱逸森老师把差不多整个学术生涯都献给了契诃夫,在这本书信集的前言中,朱老师写地非常详尽,我这篇文章的很多观点是借鉴他的,但是其中的错误都是我自己的。最后希望大家喜欢这本《契诃夫书信集》,作为她的责编,我的感受是,在读完之前完全没想到她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启发和快乐,希望读完她的每一位读者都有这样的感受。

    接下来说说我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的:

    1.读书

    在我一生的诸多事情里,读书占去的时间较久。

    换句话说,书一直是我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我的生命息息相关。

    从母亲安排的、学校下发的,到书摊上买到的、朋友处借到的,书在我的生命里也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因为书,我与攒了许多小人书的二舅最亲;因为书,我理解父亲翻来覆去念叨传统文化的揪心;因为书,我记住了初中时常抢我故事会看的同学;因为书,我结交了同样喜欢席慕蓉、三毛的女友;因为书,我与一大帮陌生的老、中、青成了好朋友,不日共同出游畅聊;因为书,只觉人生少了奢华,多了静气;因为书,我淡然了社会纷争,坦然了儿子的独立成长;因为书,我和我的许多朋友都实实在在地踏着一条和善的人生途路……

    书,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在情感的书里,我寻找爱情;在励志的书里,我寻觅方法;佛系的散文帮我思味人生;精致的短篇教我认识艺术;悲壮的长篇让我了解了波澜壮阔的命运……哲学教会我思考,心理学教会我放下,传记教会我别人的经验,历史告诉我什么是古鉴,毛姆、毛泽东则教会我如何工作及生活,同时,书友教会我如何选更好的书来阅读……

    读书不必快,要循序渐进;读书不必追,要按着自己的节奏来;读书要博,不博便不知人生有许多况味;读书要精,不精便不知书之妙;读书要好,因为只有识过好的,品过好的,才能辨得了真相,拒绝了世间的万千不好,过得上真正的“高级”生活。

    书中有人,有趣味;书中有乐,有情份;书中有味,有天下;书中有梦,有千秋。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一辈子的书,交一辈子的高朋,享一辈子的人生精华,是人生之大味,大智慧。

    2.写作

    写作,从来都是一个人的事情。说它是跋山涉水也好,说它是孑孓前行也罢,你前进的时候,没有人可以拦你;你后退的时候,别人可能会瞄你一眼,但也决不会拦你。因为,前行的力量只能来自于你自己的内心。

    你可以为自己写,为感动写,为激愤写,为请命写,但有一条,你必须用心写。用心写的文章,能看到颜色,能听到声音,能嗅到气味,能品到真情;用心写的文章,话说得准确,意思表达得到位,往往是智商与情商的高度融合;用心写的文章,能将心比心,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将历史与现实排开来讲、拆开来说,孰对孰错,自有公正来断。

    写作,要徘徊的事情无非是为什么写、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三个问题是一篇文章的事,也是一位作家的事,更是一位作家一生的事。答案常有,答案又常常会走。因为,写作是一条流动的河。河道可以不变,但河水的形状总在变,总在调整,总在适应新的路途,映照新的太阳,接收新的风向,带着新的味道奔向前方。写作的未来是那么地捉摸不定,写作的当下又是那么的现实,你不动笔,你没有墨水,便没有文字出来。

    写作的时间因人而定,但写作的光景却因自己而定。台湾作家唐诺每日上午九点在咖啡馆落座开始写作,同样是台湾作家的三毛依情感定制了自己的撒哈拉沙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荒漠和草原,当莫言大谈特谈自己经历的饥饿年代的时候,也有人在心向科幻、心向未来,一部获奖的《三体》小说,一部票房大卖的《流浪地球》电影,写作展示的个人魅力和精神聚焦,使多少人在写作的甘苦中乐而忘返。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与心情有关,与自然有关,与人有关,与我们经历的事情有关。你有情怀,你有梦想,你有意愿,写作是你随时可以做的事情,不过,素颜出镜和化了浓妆的效果不一样,写作也是,选择哪一种方式由你来定。

    3.人生

    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也许到了生命尽头都不一定能给出个囫囵的准确答案。

    因为人不同,经历不同;因为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因为一切都在变,过去的解释给不全今天的答案;因为外在的细节总在打乱你前行的轨迹。因为,人生就是一手牌,打法构建人生,或平静淡然、或激昂锋芒,或懵懂无知,从你出生的第一天便开始正式上演。

    小时候,读到一个新故事、看到一部新电影,都会欣喜和念念不忘好多天;后来读的书多了,人物、故事密密麻麻地向自己脑中灌溉,人生的充实和求知欲望体验最深;再后来,在工作中探索方法,在努力中寻找突破,在交往中知悟人性,像在商场挑拣心爱的物件,穿梭在不同的柜台间,问价询情,末了终于挑得一两件趁手的出来。殊不知,到了商场外,才又看到了街上还有更多的精品商铺,出了县城,方知还有更大的省城、都市、国家存在,于是,自己的人生在审视中变了模样与味道,无止境的未来,像个黑洞,深不可测;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谓人生的奋斗终归要回到自身,怡养自己,让自己成为一粒质量完好的花生米,长成世界和国家希望的样子。

    人生最不能忍的是欺骗,最不能受的是侮辱,最不能失的是自由。而我最怕的是,一直信誓旦旦的人突然有一天反目了,一直信以为真的理念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全错了,一直信赖的天突然有一天塌了……

    虽然母亲一直在告诫我,没有被针扎过,就不知道针是可以伤人的,就不知道人是有痛觉的。人到中年,我仍然会一次又一次地忘掉伤痛,不知深浅地陷入到生活的深处,将自己扎伤,然后醒来,然后在伤痛中解悟人生的真味。

    人生最惨痛的教训是,醒来方知,一切已经变化,曾经熟悉的全是错的,你得从头开始……你不知道自己要经历多久,其实写作出于偶然,得之幸然,或许人生从来就是那么多不确定。人生的路还很长,走上写作这条路也是必然,因为爱所以爱之幸然,也必然无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与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wi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