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阮修杖头 毕卓瓮下
【典源】
《晋书·阮籍传》:修字宣子。性简任[简慢放任],不修人事。绝不喜见俗人,遇便舍去[放弃离开]。意有所思,率尔褰裳,不避晨夕,至或无言,但欣然相对。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虽当世富贵而不肯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与兄弟同志,常自得于林阜之间。
《晋书·毕卓传》:毕卓字茂世,新蔡鲖阳人。卓少[幼年]希[仰慕]放达,为胡毋辅之所知。太兴初,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放弃职事]。比舍郎酿熟,卓因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
【人物简介】
阮修(270-311)西晋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字宣子。阮咸从子。好《易》《老》,善清言。王衍尝问《易》于修,深为叹服。与王敦、谢鲲、庾敳同为王衍"四友"。证鬼神有无之说,论者皆服。性简任,不修人事,居贫。王敦以为鸿胪丞,转太傅行参军、太子洗马。避乱南行,遂见害。原有集,已佚。
毕卓 东晋新蔡鲖阳(今河南周始东)人,字茂世。少傲达,为胡毋辅之所知。元帝太兴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及避乱南渡,为温峤平南长史。仍与谢鲲、阮放等散发裸程,闭室酣饮累日。尝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卒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