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社
米兰·昆德拉 著
许钧 译
P4
已经发生的事情,无论它是好的还是坏的,都已经成为了事实,或者说“史实”,我们再也无法改变它,只能可怜地去谈论它。而在那件事物中得到好处的人,无论他是被赞扬还是被唾骂,反正好处他总归是得到了。从这一点上来说,一切冒险都是值得的,因为事物不会再重复,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便已经赢了。
2017-6-18
P5
与我个人而言,因为已经明确的和不太明确的原因,我是偏“轻”的,过去我就多次提到自己的“出离感”。昆德拉认为人变轻以后的运动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个观念我不认同,轻盈之后的作为,或许能焕发出更大的意义。
2017-6-18
P6
巴门尼德说:“轻者为正,重者为负。”按照上文所述,“轻”就应该代表了精神与灵魂上的追求,看来巴门尼德认为精神状态是比肉体、实际更重要的,我认同这个想法。
P20
在爱情中,当一方察觉并认定了另一方的不忠,现实便会果断地告诉他,“爱情只不过是一场交易”,言下之意就是,付出需要得到回报。归根结底,两个独立的人呆在一起还是很难做到灵魂上的相通的,这就使得一方的不忠引起另一方“报复”般的不忠,因为大家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事实——“爱情只不过是一场交易。”
2017-6-19
P24
有时候有些人分不清爱与同情,我在万俟静的故事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两者无论谁先出现,只要出现了,都是有利于一般关系的维持的,而且其中一者的出现必定会在未来某一时刻引出另一者。(条件要成熟,通常爱引起同情比同情引起爱更容易,升华后的感情也更牢固。)
P43
爱情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无法说清楚,东方人似乎更愿意相信“缘分”,更愿意相信两个人相爱是唯一的、确定的,甚至是注定会发生的。我不否认爱情存在偶然的极大嫌疑,但是更多时候,我更愿意把它看作灵魂的唯一陪伴,这一点在万俟静与蓝却遥的爱情中有明显体现,她就是他彻底的信仰。我一直觉得存在这种明晰而清澈的爱。(只是现在的人类还无法创造出这样的爱。)
2017-6-20
P54
尽管我不太愿意承认,很多时候我厌恶世俗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人原本就是很肮脏的。
人的身体从未彻底干净过,就像特蕾莎的母亲所认为的那样,人都是一个俗样。我们要吃饭、拉屎、打嗝、放屁,身体会分泌各种黏乎乎的东西,我们的确是不干净的。正是因为这样,才构成了世俗味道的一部分,才演绎出了下里巴人的文化。
实际上,只有尚且青春、不谙世事的孩子才认为初吻是神圣干净的事情,对于生殖器的接触,他们更是看作欢欣到颤抖的天堂之旅,然而,当他们长大(老去),他们会发现嘴巴是个很肮脏的地方,而生殖器也不那么美好,实际上它们更为肮脏。当一对夫妻因为受不了彼此嘴巴的味道而不再接吻时,他们便真的算是老夫老妻了——无论他们感情如何,他们都已领会了肮脏世俗那不可救药的弊病。
2017-6-21
P65
为了爱,谁都可以做出一些卑微的事情。
2017-6-21
P73
长久徜徉在世俗的烟尘里,终究是无法让灵魂明晰而透彻的,更别提升华了。
P76
女人大抵有这个共同点,爱上坏男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强行占有和不专一。强行占有会使女人失去主控权;不专一会激发女人天性里的争夺欲。
P93
这里以及之前的很多内容都在讲人一旦陷进现实,就离不开固有模式带来的安全感,无论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人在脆弱的时候离不开羁绊。再者就是,作者本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实际上这也是一个人“重”的一方面。
2017-6-24
P96
在生活面前,没有强者,没有超人,只要台阶下得舒服,无论如何,只要时候到了,人们都会低头。所有人都不以为然的软弱,便不能被算作软弱。
2017-6-24
P107
在现实情况下,肉体与精神是必然要被分开的,或许因为单纯的欲望,女人可以接受男人的身体,但是在精神上始终无法相通,最终他们的关系就是普通的欲望关系罢了。而倘若她们尝到了一点精神相通的美味,便会回味它、渴望它。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只有精神交流,她们也会对肉体接触产生好奇与渴望。
2017-6-24
P109
女人,忍辱、包容、隐忍、承受。
2017-6-24
P111
人的天性里总存在一种挑战规则的冲动与欲望,如果背叛外物只是忠于自己,那么只要自己觉得对得起自己,这样的背叛就不一定是坏的。
2017-6-24
P113
如果没有音乐,人类的交流只有语言和文字,那我们将会老实许多,甚至变得笨拙。因为再没有搞怪的神情来让我们玩“猜谜游戏”了,一切都将变得透明。
2017-6-24
P133
昆德拉说:“没有暴力,性爱是不可想象的。”,我不完全认同这句话。
P143
非常贴切的笔触,用肉体的爱来诠释笼统爱情的内涵。在婚姻中,却是利益关系大于喜爱之情,倘若连肉体之爱也没有了,那么大多数的婚姻是无法维系的,它们就像脆弱的躯壳,一触即碎。人们终究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而独立地活着。
2017-7-6
P147
人们往往失去才会觉得珍贵。
2017-7-18
P153
人的心绪比狗要复杂得多,因此烦恼就多得多,所以时常顶着压力逃避现实。
2017-7-20
P156
自己人都不注重保护自己人的隐私,那真是丧失了良知。
2017-7-21
P176
对于托马斯让特蕾莎主动自杀的情景,我认为荒诞而不可接受,蔑视生命,轻易放弃,丝毫不值得认同与正视。
2017-7-21
P185
现实里从来都以肮脏为基础,人人脸上都有面具。
2017-7-21
P219
舆论能杀死人。
2017-7-22
P257
昆德拉对于捷克历史与战争以及政治的描写让我有些云里雾里,毕竟这部分知识我一无所知。我只能看出他想通过托马斯的各方面的生活(其中就包括政治)来反应轻与重的微妙关系。
2017-7-24
P282
第四、五自然段。这里明确地阐述了昆德拉想要表达的“轻”与“重”。重的世界是托马斯深陷肉欲和政治漩涡以及生活的世界,离不开世俗;轻的世界便是不受肉欲困扰,存在单纯的爱并且人心没那么复杂的世界。这竟与我构建的“蔻珏堆”不谋而合,我非常敏锐地找到了“轻”的完美面貌,并且把它刻画了下来,原因就是我自己的经历让我“双脚离地”,让我飘离现实,我活在一个干净但没有人烟的世界里。
2017-7-24
P294
近年来我对“粪便”与高洁的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也产生过一些想法和感触。但我没有深入探究,我很高兴昆德拉能这样客观、理性地去分析这些东西,很适合与我的思想进行交流。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自身的世界观里解决这个矛盾,所以我认为“大自然”是很肮脏的。虽然它是我的信仰(一部分),为此我甚至把它肮脏的部分在意识里抹去,其实这是一种逃避。
2017-7-24
P296
昆德拉显然对这样的“轻”是唾弃的,甚至是蔑视。他认为不接受人类肮脏的一面便是媚俗的(迎合世俗、缺乏自我思想),但我所追求的东西恰好与此相反,我认为抛弃肮脏的东西有利于文明的进步,这并不是媚俗,恰恰相反,这是沉思之后的选择性放弃,是超前意识。
2017-7-24
P299
昆德拉说:“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这是一种诞生自他偏见的讽刺,我认为人类的博爱并非且并非只能建立在媚俗上,相反,在进步之后,媚俗将成为博爱的最大阻力!
2017-7-24
P325
这里讲述的人的表演性质,与万俟静的演讲不谋而合,我又一次感到欣慰,看来却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过我没有分类,我把它引申到了人性的丑陋面,按昆德拉的分法,我觉得我同时是第三和第四类人(活在所爱之人的目光下;梦想家),但必要的时候,宁愿更倾向第四类。
2017-7-26
P341
到这之前的这部分描写,或许是给了我的想法一个建议,因为我想在日后去到一个不知名的村落里独自居住。看来昆德拉也有过类似的想法,这无疑是“轻”的,很现实,估计情况确实不会很乐观。(如果我真的去了)
2017-7-27
P343
还没有读到“卡列宁的微笑”的时候,我便已经猜到了这是作者的一个文学小把戏,他借狗的快乐来反应主人生活的满意。托马斯和特蕾莎最终来到了乡野,摆脱了沉重的繁缛生活,尤其是肉欲的世界,他们在轻中变重(在重中变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重新体验生活之重,慢慢有了真的家庭的味道。这也是作者对“轻与重”的关系的一个交代。我们既然离不开世俗,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最简单的接触去接受它。
P351
第二自然段末尾:“这正是他们期待的!卡列宁居然想玩!它还有活下去的欲望!”这里写的是托马斯和特蕾莎在小村子里极力挽救卡列宁的生命,待它像待孩子一样。生活之味尽然融于其中,最小限度的轻和重就体现于此。
2017-7-27
P354
说到底,人在世间独自一人都是孤独的,找到另一半便会变重,而一旦出现背叛或分别,又会变轻。
2017-7-27
P359
逃避现实,往“轻”的方向走,但不可能实现,于是便承受不起这样的美好幻想。
2017-7-27
P367
这一节再一次深化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主题。特蕾莎想追求干净安宁的“轻”,却又承受不起,因为那样她便完全脱离了人类和世俗,但是接受与托马斯的生活,又太重,太没有安全感,因为她驾驭不了这种生活,所以在她的幻想里,会出现“小动物”这样既能陪伴又有安全感的形象,它可以让她轻,也可以让她不脱离重。孤独的灵魂需要安全感。
2017-7-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