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 )
1929-2010
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以色列画家、艺术史学家。

阿利卡艺术生涯比较独特,在抽象领域已漏锋芒他,转而创作具象绘画并获得巨大成功。用《经济学人》杂志的话来说,他成为了“20世纪最后几十年里最优秀的画家”。
1941年,12岁的阿利卡的家庭被驱逐到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集中营里,很不幸他的父亲在那里去世。
天赋异禀的阿利卡,通过绘制集中营的情况而被国际红十字会注意,并巧妙的被安排以死去的男孩身份逃离。

直到战争结束后,他的母亲才发现阿里卡和他的妹妹还活着。1944年阿利卡和妹妹一起移民巴勒斯坦。
1948年,他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身受重伤。

不久后的1949年,阿利卡获得奖学金去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壁画技术,很快就成了小有名气的前卫艺术家。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戏剧性地从抽象转向具象。据说,这与参观卢浮宫卡拉瓦乔的展览关系密切。

重回写实,接下来的8年里,阿利卡时常心神不宁。
这段时间他逐渐接触了蚀刻和其他印刷媒介,这让他后来的创作更加直接,基本都是一次性就完成,而灵感、素材基本都来源于真实生活。

到了1973年,阿利卡终于又能够如从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创作。
从来没有做过预备研究或草图练习,但却能创作出精确而清晰的画作,这与他的好友布列松(现代新闻摄影之父)的名言“决定性瞬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归功于他一直使用日光的习惯。

从那以后,他的创作就是在自然光下直接作画,不使用初稿,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幅油画,粉彩,印刷,墨水或素描。

这些作品虽然属于具象,但在严谨的构图和有限的画面空间中,仍表现出隐约的抽象画痕迹。阿利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收获了一大批迷恋者。

他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括裸体画、风景画和静物画,但他最大的影响是他的肖像画。

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画技使他的创作能够坚持到生命的最后,阿利卡坦言,部分是受到中国画的启发。
放弃已有的成就可不容易,正如阿利卡在1979年对《华盛顿邮报》说的那样:“那些认为艺术会有新意的人是白痴。在我30岁出头的时候,我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抽象派画家。但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最后,我放弃了。”

他的绘画完全取材于生活,而非记忆或照片,旨在描绘当时摆在他眼前的真相。
他的肖像画、裸体画、静物画和风景画以写实和自然的手法著称,但在其激进的空间构成中,他们显然受到了抽象画的影响,尤其是蒙德里安。

阿利卡明亮的色调和清晰的线条不可避免地会让人把他与古典绘画和学术绘画相比较,在这些绘画研究中,他的整个人生与历史产生了渊源。

作为艺术家的同时,阿利卡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作家,曾为安格尔(Ingres)和普桑(Poussin)的作品做过展览策划。
人物油画 阿利卡
阿利卡创作了许多受委托的肖像画,其中包括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83年)、赫塞尔勋爵故居(1988年)、英国前首相(1988年)的画像,这些作品都被收藏在爱丁堡苏格兰国家肖像画廊。
2005年,他被授予荣誉骑士勋章。


在观念艺术横行的当下,阿利卡用架上绘画致以回应。他的成功绝非偶然。
用艺术评论家马尔科·利文斯通的话来说,阿里卡“将纯粹抽象的现代主义先锋与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观察和绘画传统连接了起来”。
他的文本作品包括《安格尔,50幅生活素描》(1986年)、Peinture et Regard(1991)、论绘画(1995年)等。另在《纽约书评》、《新共和》、《评论》、《文学想象》等杂志上发表大量论文。
(“问艺术”公众号后台回复 “阿利卡” 获取完整图片下载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