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去孩子学校参加亲子阅读活动,一共六个家长,各自带了野餐垫来到校园,给班里孩子们分组讲故事。
课间我到了教室外面的场地,看到浩浩正在不远处的走廊里跟其他小朋友玩,我没刻意找他,跟其他家长在交流。认识我的小朋友有两三个过来跟我热情地打招呼,浩浩都没过来,好像没看到我似的。其实,我知道他肯定看到我啦!
给家长和小朋友分组的时候,老师尽量把家长的孩子所在的组分给这位家长,但浩浩所在的组,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家长,让他们组跟A小朋友的家长走了,所以浩浩和另外一个女孩B就成了虽然自己的妈妈过来了但却不能跟妈妈在一起。看得出来女孩B很失望还有些伤心难过,老师还安慰了她,浩浩就没显露出任何不开心的情绪。
每个妈妈带一组孩子找个地方围圈坐下来讲故事,浩浩所在的组在南边楼下,我所在的组在北边,中间隔着活动场地,还是挺远的,但能看见。
只有一节课不到的时间,所以很快就结束了。讲完故事,孩子们又抓紧趁课间好好玩起来了。由于要离开了,我跟浩浩招了招手,他跑过来,我们聊了几句,他翻我书包看带了什么,喝了口水,我们拥抱说了再见。我转过身走了几步,突然又被他从后面抱住,故意来吓我的,哈哈,再次道别离开了学校。
如果没有傍晚回家时的交流,我会理解为,浩浩不粘人,也不在乎是不是跟我一组。但是,我俩从食堂吃完饭走路回家时,我提到女孩B很想跟她妈妈一组,她妈妈结束后还抱着她安慰了半天,然后夸浩浩的适应能力更强,分到跟别的妈妈一组也就很自然地跟着走了,他小声地有些羞涩地悄悄告诉我:其实他也想跟我一组;他虽然在另一个组,但讲故事的时候往我这边看了两三次呢,他们组结束的时候他发现我还光着脚在垫子上呢。听得我心里暖暖的。哎呦,原来看似不在乎,其实他又在悄悄关注着我呢。
我有个疑问,那妈妈刚到班里的时候,你怎么也不过来打个招呼呢?他说那时候他正在跟同学踢球呢——其实是把瓶盖当球踢,他很想玩就没过来。
我对浩浩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除了他告诉我的,再结合我的观察,我觉得这孩子心思敏感细腻,遵守规矩。他挺看重老师的评价,如老师让坐好时他坐的很端正,不给机会时不能发言,他就不会随意发言;他也介意同学的看法,他还问了我“他们有没有问你肚子为什么这么大啊?”他会分清场合,在学校这样的环境里,他会有点刻意保持距离,不会跟我过于亲昵,跟私下场合很不一样。
上一年级后,孩子真的长大了,更有自尊心,也更自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