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点绛唇
南宋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后片四仄韵。
⑵蹴:踏。此处指荡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chǎn):未穿鞋而以袜践地之意。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溜,滑下。
⑸和:带着。羞:羞涩。走:小跑。
⑹倚门回首:靠着门回头看
【译文】
荡完秋千,懒得搓搓纤细的嫩手。瘦瘦的花枝上露珠晶莹,涔涔香汗渗透薄薄的罗衣。
突然见有生客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倚门回头,装作嗅青梅,却把客人偷偷看。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节奏轻松,真实而生动。
少女情怀总是诗,青春年华里,少女的世界里总充满着别有情趣的爱情故事。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也对爱情有了朦胧的认识。初次见面更是怦然心动难以忘怀,和赵明诚初次见面的羞涩,在词人笔下化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让后人得以窥见那份青涩与美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39d5d1612e80a25b.png)
秋千,这一自晋代便流传的游戏,在李清照的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情感。她轻盈地在秋千上飞舞,仿佛是春天里最灵动的蝴蝶,每一次腾空都是对自由与欢乐的颂歌。而当她终于停下,那份因运动而生的慵懒与满足,便在她轻轻整理“纤纤手”的动作中流露无遗。这“慵”字,不仅描绘了身体的疲惫,更透露出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安详,仿佛整个世界都随着她的动作而放慢了脚步。
“露浓花瘦”,这四个字,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在读者面前。春天的早晨,花园里,花朵含苞待放,露珠在花瓣上闪烁,如同少女眼中的光芒,既清澈又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自然之美的描绘,更是李清照内心世界的写照。她就像那朵娇嫩的花朵,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等待着那个能读懂她心事的人。
而当赵明诚的出现,如同一阵突如其来的春风,吹皱了她心中的一池春水。她来不及穿鞋,仅着袜子,金钗滑落,发髻微乱,这一切都显得那么慌乱而又真实。她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与挣扎:既想见他,又怕自己的失态;既想逃离这份突如其来的尴尬,又忍不住想要多看他一眼。于是,她选择了最少女的方式——倚门回首,借嗅青梅之名,偷偷打量着他。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了羞涩、好奇与爱恋,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10ae8f88081fe3b2.png)
这次相遇,对于李清照而言,是一次心灵的觉醒,也是她情感世界的一次重大转折。从此,她的心中便多了一份牵挂与思念。而赵明诚,也正如她所愿,成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他们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共同书写了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
婚后的生活,对于李清照而言,是幸福的。她与赵明诚志趣相投,共同沉浸在金石古画、诗词歌赋的世界中。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仅是情感的交融,更是灵魂的契合。在那个时代,能够拥有这样一份纯粹而深刻的爱情,实属难得。
而这一切的美好,都源自于那次在秋千旁的初遇。那份青涩与纯真,那份羞涩与好奇,都化作了《点绛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词,成为了永恒的经典。每当人们读起这首词,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在秋千上飞舞的少女,以及她与赵明诚之间那段美好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5e9e190e001c9f33.png)
婚后的李清照,笔下流淌出的幸福与甜蜜,在《丑奴儿》一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这里,她以自然之景喻心情之舒畅,以淡妆之态显内心之平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而“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一句,更是将夫妻间的恩爱与亲昵展现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而又甜蜜的氛围。
除了共同的爱好与兴趣,李清照与赵明诚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游戏,以诗词为媒介,增进彼此间的默契与了解。这种游戏不仅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更见证了两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才情。在这样的氛围中,李清照愈发自信而幸福,甚至有时会生出些许“小女儿态”的娇嗔与疑虑,如在《减字木兰花》中所写:“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既是她对自我价值的珍视,也是对丈夫深情的试探与依赖,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中复杂而细腻的心理变化。
这是后话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154848/94b39a38f60b393a.png)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一生活到了七十三岁,前半生处于北宋时代,后半生处于南宋时代,她被誉为南宋最优秀成就最高的词人,她的词作水平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男性。她笔下的人与花合一,“瘦”字在词人李清照词中还挺频繁出现的,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还因此得到了“李三瘦”的雅号。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在山东泉城济南的趵突泉内,园内有一个玉泉、那里坐落着伟大的才女李清照的纪念馆。这幅由郭沫若书写的对联镶嵌在纪念馆的门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