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钱穆先生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艰苦抗战年代,使用教科书体例编写而成的,文中处处可见作者的忧患之情。
1940年6月出版,成为各大学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主凝聚力起到积极作用。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至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
引论部分表达了钱穆先生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1、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以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了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2、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对历史的熟知,可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钱先生在其中写道,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其特点有三一曰悠久,二曰无间断,三曰详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历史、民族、文化看似三个名词,实质为一,民族精神乃是自然与文化意识融合而始有的一种精神,这始是文化精神,也即是历史精神。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的精神,才能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最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而且可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春秋时期,孔子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学在官府”的局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的发展。士阶层的崛起,百家争鸣,学术自由。诸子百家对大争之世提出改造社会的见解和方法。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确立了官方正统思想地位。太学、地方郡、国学、国子监、书院、科举等一系列教育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教育的发展。这些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懂得历史可以提升教师的认知和自身素养,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起到更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钱先生一生把为学与做人紧密的结合起来,更强调如何做人,首先是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钱先生的生命的呼应与存在的实感,化成他的学问、业绩、著作,苦心孤诣,感天撼地。他的学问与他的生命混成一体,也是我们做教育学习的地方。
儒家的伦理道德中,礼、义、仁、智、信观念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完成今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论语》中提到“君子不器,重在修德。古代对人才的要求以德行为先,历代王朝以孝治天下,都体现出德育的重要性。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的德育是第一位的,用好历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人才。
从国家民族角度讲。1.学习历史,能够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地走向未来。历史对国家民族非常重要。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忠实地记录了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割不断的链条。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个民族会否认历史对其的意义。人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审视当下,展望明天。2.学习历史,能够为治国安邦提供经验教训。治国安邦史最大之道,凡治国者,需了解历史上为政者的治国之道,总结其经验教训。3.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
从个人成长成才角度看。1.学习历史,能够开阔心胸,增强大局观念。心中有历史,就有宽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2.学习历史,能够启迪思想、激发灵感。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给予人们以无数的启示。3.学习历史,能够增强对自身命运的掌控能力。历史的发展都是因果相继的,历史所经历的道路,也同样昭示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历史归根结底是人的历史,对历史的了解,就是对人的了解。学习历史,有利于洞察人性,把握世事。
综上所述,读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再一次提升了我的历史专业素养,熏陶了我的教育情怀,让我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我们民族国家的历史,增强文化自信。我相信,若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如钱穆先生一样,对本国历史必有所知,必有一种脉脉温情,深深的敬意,满满的自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0480/7629131f8cc06dd7.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