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导师确定选题,需要提前做两件事。
一是预约时间(也不是每个导师都很忙,其实是放养学生啦,这样的导师学生要见一面实非易事)。
二是要自己准备几个选题,当然啦有些老师安排好了继续师姐师兄的选题研究的就无需考虑那么多,只要按老师步骤走就行了。(虽然也有可能出现被老师无限支配的恐惧)对于想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有自己主见的学生来说,要找几个可供参考的选题就没那么容易啦。
小编有的同学从研一就确定大概研究方向,然后之后所有课程的论文都是围绕着一个大主题展开的,这时候就只需要具体化就好了,不得不感慨其先见之明。但是更多的朋友,可能一开始并不能确定一个大方向。只能找各种有兴趣的主题研究,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拓展知识面,但是每一个主题研究都不是很深刻。到了选题的时候,虽然也有储备的感兴趣的主题。但是并不一定与导师专业衔接,个人所喜欢的亦非导师所乐见其成的。
小编第一次和导师讨论了三个主题都被pass了,第一个是关于国外的一项研究,虽然都找足了资料,可导师说我没有文化背景,对其政策的理解并不一定深刻准确,她不看好。(这种研究国外问题的主题,也不是每个导师都会否定,我隔壁宿舍的女生她导师就非常赞同,还是因人而异啦。不过,听导师的,风险肯定要小,毕竟毕业还得靠她把关)。
第二项和第三项是与我很喜欢的一个研究领域——教育评价有关。奈何当时还是思想太浅薄,忘了自己导师是经济学方向的,对于评价了解并不多。(当时小编就是仗着自己认识一个关系很好的教育评价老师,包括暑假调研都是那位老师指导的。本来想着可以顺着调研继续发展,毕竟已经有了很多资料与经验。实际上那位老师题目早就帮我想好了毕业论文题目)。所以,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选自己喜欢的主题还是导师研究方向的主题。
第一次约谈以失败告终。其实在见导师前,我还看了一下之前毕业的师姐毕业论文选题,发现他们都是经济学有关的,尤其是近两年不管是导师还是师姐们都与家庭教育有关。所以在面临失败的情况下,临走提了一下,老师我也想研究家庭教育方面的。老师倒是十分乐意的回答“我帮你留意一下数据,要有合适的可以做”。
半个月过去,我先把导师的论文看了一遍,又把师姐们的看了一遍。然后就知网上搜索所有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论文,让你再把国内常用的数据库的数据都尽量申请了(不确定有没有用,或许看到数据了也能找到灵感)。
这个时候得感谢我本科所学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让我有种特别的情怀:总是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真的是直到用时才发觉以前的没白经历过,那些经历都会是你生命中浓重的一笔)也让我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确定选题时更具优越性,可以研究别的同学不一定会研究的对象,但又确实很重要的选题。(现在还不揭开谜底,等开题通过了公布)。
然后这次可以从容的约老师确定主题了(讲真,每次见面都亚历山大,紧张到小事都会出差错的地步)。最后,老师表示非常赞同。(小编猜测原因有二:一大方向还是与导师研究领域一致,导师心里相对有底。说句现实的话,你能不能毕业与她绩效还是有关的,所以她当然宁愿选择风险小的方案;二选题确实具有现实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