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五——不要匆匆忙忙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五——不要匆匆忙忙

作者: 听心园薇 | 来源:发表于2018-01-26 09:30 被阅读0次

    不要匆匆忙忙

    我过去时常这样开玩笑的建议低龄儿童家长。

    显然,我们不能永远掌控我们的日程表,即使我们都乐意,时间更宽裕一些。

    但我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避免迫不得已使用强迫手段的情况。

    当时间不够时,家长容易施用控制手段,在公共场合时也一样,这二者联合起来则简直能要人命。

    闲暇时(和伴侣一起)坐下来盘算一下在哪个方面可以改变一下日程表,以减少催促孩子做事的可能性。

    早起15分钟怎么样?

    周六去超市怎么样?

    改变一下洗澡时间怎么样?

    避免紧迫,通常比你想象的更容易做到,目标是让孩子感到不方不忙,从而享受做孩子的乐趣。

    另一个好处是:重新安排日程表赋予你,等待孩子结束对抗或抵制的奢望。而不必施加威胁或强行你的意愿。

    如果他拒绝做你已经决定必须要做的事。

    你可以说:“对不起宝贝,但你必须穿上外套,外面很冷,我们要走上一段时间。

    但如果你想等上一分钟的话,也可以。准备好的时候告诉我。”

    (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对孩子说最后一句话)

    如果你后退一步,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们通常会从对抗情绪中缓过劲儿来。

    不过你要意识到,即使允许孩子,决定何时服从。你还是在向他们强加自己的意愿。

    因此这种技巧不应该被不加区分的运用。

    你还应该认真思考这个特定要求是否真的以及为何“没商量”之后,才对孩子强调“服从”

    即使在那些我们稍微匆忙的场合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因小失大。傻瓜才会催促一个低龄儿童。

    因此“此时花点时间之后多省时间就很有意义了”

    儿子两岁时的一个下午,在去超市的途中睡着了,如果我用力将其放在购物车里,并匆忙跑在超市的过道上,他一定会感到痛苦。(而孩子都喜欢有人跟他一样痛苦,——他一定会闹的你跟他一样心烦意乱)

    相反,我选择轻轻的唤醒她,尽管我时间紧迫,但还是花上几分钟,静静的和他一起坐在超市里。将他感兴趣的东西指给他看,帮助她渐渐清醒,最后我们终于顺利而快速完成了购物任务。

    在这个整体论述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概括的论点:与其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倒不如改变环境。

    适用于时间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空间。

    锁上大门会保证学步儿童留在院子里,这远比恐吓,甚至劝说他不要到街上溜达更起作用。

    总的来说就是做能阻止问题发生的事。

    如果你预见到孩子很难安静的坐着。

    例如在餐厅。

    那么就随身带些书、玩具或其他可以转移他注意力的东西。

    而不是对他施以重压,让他自己守规矩。

    最后我忍不住指出“不要匆匆忙忙”

    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可以当它是提醒你放慢脚步,尽情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第一个孩子出生时,我们很快发誓:谁在热切的告知我们“孩子长得很快”,就往他脸上扔一块带粑粑的尿片。

    都这么说,烦死了,听腻了。

    但这是真的。


    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五——不要匆匆忙忙

    以下是解读部分

    不要匆匆忙忙

    有了孩子后会感觉生活像打仗。

    早上7点起床,准备孩子早餐,然后催促他穿衣吃饭,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学校。

    自己该上班的上班,该买菜的买菜,该做家务的做家务。

    临近中午又得接孩子,催促吃饭,写作业。再送学校。

    傍晚接回来做饭,继续催促吃饭,写作业,洗漱,睡前一个故事。

    十点终于一天又过去了,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我们就像一个机器一样,每天做着重复的事。

    大人的世界是灰白色的,只有孩子总是可以自得其乐。

    在他的眼里,什么都是彩色的,因为他们总是能洞悉身边的乐趣。

    “地上的一个洞”“环卫工人的劳作”“一只小狗从身边跑过”“阳光照射出的影子”都可以是他们驻足探索的乐趣。

    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在身边,我们为什么发现不了?

    因为我们太匆忙。

    “上学要迟到了”“上班要迟到了”“兴趣班的时间快到了”

    哪怕我们提早到了,留有时间,我们也会安慰自己说:早点到没关系,给人留个好印象。

    是的,首先我得承认。

    带一个孩子,你的时间是有不能赶上日程表的时候。

    孩子确实会出各种状况来打乱你的节奏。

    所以我上面所说的也是相对的。

    不是让你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如果时间有余,请允许她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如果时间不允许,请告诉他。“如果你需要两分钟时间整理你的情绪,我可以等两分钟,准备好了请告诉我”

    通常的原则是我们提出要求服从安排的比例,一定要小于允许他自己安排时间的比例。

    如果你的孩子15岁还需要你来催促时,你会知道这种安排是多么省时省力。

    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去适应他的节奏,以帮助他形成自己的生活节奏。

    同时磨合你们共同的节奏。

    等他的理性成熟,他也会调整自己来,同理你的节奏。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在赶时间,而是被时间赶着前进。

    我们不能放慢脚步去欣赏周围发生的变化和孩子的成长变化。

    这是谁的问题呢?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与其试图改变孩子的行为,倒不如改变环境”

    我想再补充一句话:

    “对于童年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环境”

    书中所说的环境是生活环境。

    例如孟母三迁,迁的是生活环境。

    例:你带三岁孩子出去吃饭,别要求他们能安静坐着,这本身就不符合他们的生理需求。

    不希望八岁的孩子在客人造访时,在屋子里闹腾,就给他一个iPad。

    小伙伴来找孩子玩,结果一个看电视,一个玩iPad,请你拿一个运动器材,把两人招呼到户外去,而不是对着孩子说教。

    想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请你拿起一本书来读,而不是在孩子面前刷手机,或者看肥皂剧。

    改变环境,有时候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有时候需要你身体力行,成为榜样,这就是身教大于言传。

    常常看到三四岁的孩子玩过家家游戏。男生是爸爸,女生是妈妈,布娃娃是宝宝。他们可以想象各种生活用品,食品,交通工具。

    有时候他们会邀请你也参加,与他们一起想象。

    想象这种能力没有任何一种动物会,只有人类会。

    成为成人以后,我们的生活总是按部就班,已经极少使用我们的想象力了。

    在和孩子相处时,不妨打开你的脑洞,想一些稀奇古怪的事,通过游戏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爸爸带着五岁的儿子,无家可归,只能选择在公共厕所里过夜。爸爸为了不让儿子感受到窘迫。就编织一个想象。想象外面有大怪兽,厕所里是安全的堡垒。

    对于儿童来说,想象的力量比现实还要强大。

    这部电影还不止这一个亮点,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

    身体力行又是怎样的呢?

    在你要求四岁的孩子见人问好时,请先在她的面前向人问好。

    在你要求孩子别乱扔垃圾时,请你自己在户外游玩时把垃圾带走。

    在你要求孩子对大人讲话不要大吼大叫时,请你在外吃饭,不要对服务员颐指气使。

    如果你做不到,不看重的规则,凭什么让一个幼小的孩子承受?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成长的,你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都被他看到了,也学去了,这就是身教。

    学校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上级领导来视察学生作业情况。老师和孩子们说:“如果有人问你们有没有买智慧树等校外作业,你们要说没有”。(其实所有人都买来做了)

    孩子回家和父母说了这件事。

    父母当即就说:“现在的学校教什么呀?还一天到晚教人家要诚实守信,公然教孩子说慌,现在老师真是的。”

    现实中常有发生这样的事。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

    但家长这样的说辞,不仅给孩子的行为评上道德批判。让孩子内疚,还让孩子对学校老师社会失去信任。

    同时也在教导孩子遇到类似的事时,你就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那些不守道德的人。

    眼睛盯在别人身上,就看不到自己其实也是其中的一员。

    你可能也会犯那样的错误,只是你没遇到而已。

    身教的力量就是你不需要告诉孩子。

    “你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应该为别人着想,应该懂事一些”

    通过父母的行为,孩子就知道怎么做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薇解读《无条件养育》原则五——不要匆匆忙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di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