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
《风》
杰克导读
儿歌类型: 诗歌
适合年龄: 0-12岁
歌词难度: ✩✩
重点单词: 12 个
这是根据中国古诗《风》改编而成的双语儿歌。
《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
在这里呢,先简单聊聊这位诗人李峤,他是唐朝人,写诗写文章都特别厉害,在当时官也做得特别大,曾经三次拜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当过三次总理。
他身上啊,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啊,是说他小时候读书,也就读得一般般了,但是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位神仙,神仙送给他两支笔,后来啊,他就努力学习,从此学业大进,终于成了一代文豪。
所以现在啊,我们用“双笔”一词来表示文才出众。
李峤写的这首诗“风”,就能很好的展现诗人的奇思妙想。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整首诗的每一句开头都没有主语,给人一种猜谜语的感觉。 同时,又可以看成是有主语的,标题“风”就是主语。
通过这种布局,使得整首诗富有趣味,并能与读者互动,调动了读者的思维。
就整首诗而言,它抓住“叶“,”花“, ”浪“, ”竹“四种不同的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的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
前两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让百花绽放;
诗中的“叶落”与“花开”,是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
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的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诗中的“解落”的“解”字用得特别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这里不用“扫”,不用“吹”,也不用“刮”“剥”,就单用一个“解”。“解”,表示细心,用心,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
“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
因此,“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而后两句“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则是围绕“风”的所到之处,呈现的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
这体现了风的强悍,风的强劲,风的强势,与之前风的温情,风的柔情,风的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在英文里,也有不少的诗人写过和风有关的诗。
而与李峤的这首《风》最为接近的英语诗歌,应该是19世纪英国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创作的《谁曾见过风?》。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I nor you.
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
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
Who has seen the wind?
Neither you nor I.
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
The wind is passing by.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树叶舞枝头,
便知风穿过。
谁曾见过风?
你我皆不曾。
但看万木低垂头,
便知风吹过。
好,这首诗的中文部分我们就谈到这,现在来看看它的英语歌词。
Wind
Snaps leaves in late fall;
Wakes Feb buds from thrall;
O’er seas soars waves tall;
Slants bamboo culms all.
这首歌词由英国班戈大学文学院诗人,青年学者许景城翻译。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翻得特别精彩。
首先,每一句的翻译都省去了主语,而主语其实就是标题Wind,这和中文原诗是一致的,保持了一种猜谜式的神秘感。 其次,这首诗四句的结尾都押一个韵all. 最后,音节的数量上基本上做到了对应中文诗的音节数量。
所以整体上,这个英语歌词做到了音声美、形美,意美的高度统一,是难得的翻译佳作。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著名音乐人樊冲先生的作曲也十分到位,开头两句在音乐上体现了风的柔和,但这种柔和是越变越强的,唱到第三句时,这种越变越强的柔和达到一种极致,所谓物极必反,变得刚强无比,体现风的强劲,之后到了第四句,音乐则趋向于强劲后舒缓,表示风的阳刚之劲慢慢退去。
正因为如此,在编曲方面体现了一点古风,又带有一种摇滚风,全面的体现风的力量。
可点视频观看
▼
小学必背古诗双语儿歌 04 风 wind_腾讯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