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篇:培养孩子的内驱力(七)
(接上篇)
接下来的几篇会探讨一下激发内驱力的方法。
所谓的内驱力或者自驱力,是人自主驱动自己的力量。人之所以能够驱动自己,一定是有原因的。原因分两种,一种是内因,一种是外因。
内因就是欲望。也就是自己想要什么。比方说自己想要吃饭,这就是欲望,那么怎样才能吃到饭呢,就要去获取食物。于是人就有了获取食物的动力。内驱力就这样产生了。同样是食物,有些人的欲望是吃饱,不饿肚子就可以,这是人最基本的欲望,这样的人的欲望就比较弱,俗称比较佛系。但是也有些人不但想吃饱,还想要吃好,甚至想囤积更多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吃好和囤积粮食都超出了基本欲望的范畴,属于高级欲望。这样的人的欲望比较强,所以通常这样的人的内驱力也会比较强。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0409/ff703e370dcd3909.jpg)
请注意这里说的高级欲望只是针对基本欲望而言,不一定是个褒义词,可能是非正义的。而各个宗教中所倡导的禁欲,通常是倡导禁止高级欲望而不是基本欲望。
外因就是外部压力。也就是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对人产生的压力。比方说不会游泳的人不慎落入水中,这时候他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于是这种外部压力唤起了人的求生欲望。于是即使不会游泳,也要拼命地挣扎,或者抓取一切可以抓到的东西,为的就是不让自己沉下去。这种情况往往会让人产生强大的动力,人会不知不觉间拥有了比平时大几倍的力量,这就是外界压力产生内驱力的过程。即使再佛系的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先会保命为主。因为生命安全是基本欲望。佛系的人通常可以接受活的不好,但是接受不了死亡。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0409/42abe78dc33132cb.jpg)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内驱力是内在欲望和外部压力驱动的。但是外部压力对内驱力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外部压力激发人的基本欲望,从而产生内驱力。所以说内驱力的本质就是欲望。
前面所说的内驱力强的孩子其实就是既有基本欲望,又有高级欲望。而内驱力弱的孩子通常只有基本欲望,没有高级欲望或者对于高级欲望不强烈。所以对于内驱力弱的孩子,如果想激发他们的内驱力,就是要通过外部压力刺激他们的基本欲望,从而让他们产生内驱力。
其实这样做是残忍的,反人性的。所以我一再强调不建议家长这样做,或慎重地做。因为即使成功了,这样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能会感觉人性是扭曲的,从而导致他们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感受不到幸福快乐,甚至会焦虑抑郁。我建议只有了解孩子是因为年龄小或认知有限而导致的内驱力没有被发掘出来这样的情况,用外部压力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孩子也会更加积极进取,幸福快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0409/e92206ed580ad117.jpg)
没有比幸福快乐更重要的事了。
其实天生拥有内驱力和完全没有内驱力的孩子相对比较少,可能各占20%左右吧,剩下的大多数是介于两者之间。我所说的激发内驱力的方法,对这些孩子是最有效的。如果您认为自己的孩子属于完全没有内驱力的那20%,那么请千万别用这样的方法,因为一定达不到您预期的效果,而且大概率会适得其反。(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