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老和尚和小和尚
两则小故事的启示小和尚刚进庙不久,聆听老和尚讲经说法,很是崇拜。说到女人,老和尚告诫说:“女人如同妖魔,今后如若遇见,记住千万不要抬眼望她。”小和尚说:“师傅放心,记住了。”时隔数日,师徒二人下山办事。碰巧遇到一个女人,小和尚记住师傅的话,没敢望那女人,只是看下师傅,表白自己的决心。没有想到师傅却正看着那个女人,无意中被小和尚发现。小和尚心想:“师傅说不能看女人,他自己怎么看了。”很是不解,想问师傅,却又不敢,但心里郁闷,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过了一个月,小和尚还没有想通这件事,决定问师傅一下。到了师傅跟前,刚想开口,看到师傅威严的样子,还是把话咽了下去。又过了一个月,见到师傅,便又想起那一次看见女人的事情,想想还是问了吧,憋在心里很难受。“师傅!”,小和尚叫了一声。才打算继续往下说,又没勇气了,打过招呼随即离开。一月复一月,一年到了 ,因为这件事,小和尚的心里却没有平静过。终于有一天,小和尚鼓起勇气,将隐藏在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希望师傅给个答复。师傅回答说:“我当时只看那女人一眼,你却想了她一年。”
评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意义深邃。告诫徒弟不可为之事,己却为之。显然,错在老和尚。但是老和尚即便不是庙中主持,能够讲经说法,说明有些权力。面对小和尚的询问,没有丝毫尴尬,也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狡猾地把球踢回去,小和尚没得到满意的答复,却倒落个不是。小和尚涉世未深,纯朴单纯,求知欲较强,不明白的事情想问个清楚。只是被自己崇敬的师傅看似无意的打压,也许从此走向沉默,也许能够逐渐成熟起来。权力无处不在,即便是佛门圣地也如此。
故事(二)秀才买油条
古代科举制度之中,最低一级是乡试,考取就是秀才。秀才只算是一个身份,但没有官做。如果家境贫困,连生存都是个问题。所以秀才想出人头地,还得一路考下去,举人直至进士。“穷秀才”因之而得名。故事说的就是一个有秀才身份,却连自己都无法养活的人。这位秀才想找点事情做,挣钱养活自己,思前想后,没有合适的。有一天看见一个人卖油条,心想此事并非重活,估计自己也能做。于是拿上一个篮子,从炸油条的摊主那里批了一些油条。遗憾的是不知道怎么卖,思考一下,决定跟着先前见过的那个人后面,学着卖。秀才挎着篮子跟在人家后面走,人家喊一句,他在后面也喊一句。人家喊的是“卖油条啰!”秀才喊的是“亦然!”。
评析:秀才跟着人家学习卖油条,喊的内容却不一样。“亦然”并非老百姓生活口语,不是人人都能听懂。秀才连读书之前他母亲教过的语言都忘记了吗?显然不是,他是放不下秀才身份。虽然穷到无以生计,依然记着自己是个秀才,可悲可笑。如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穷困潦倒,经常赊酒吃,怎么也不会脱去那件显示秀才身份的旧长衫,始终是咸亨酒店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从卖油条的秀才与孔乙己的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与腐朽。回看历史,科举制度成就了一些人,也毁了一些人。知识是学问,但不是衣服,过于看重自己,必然难以融入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