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朋友叫小虾,是个有意思的纠结体,征得她同意后偶尔写写她的故事。
内向的小虾(一)小虾的心理测试是内向倾向的人,但现实中她又不是通俗意义内向的那种腼腆,爱脸红,说话小声的样子;相反,她落落大方、能登台演讲,朋友聚会时也能引起关注,给人留下好印象。关于内向,她是这么说的,我们都知道,内向和外向只是相对的,但听过一个说法是,你怎么最舒服,心理负担最小,这个倾向决定你内向还是外向,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说,竟无言以对。细想一下,是呵,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能力体现。你能不能登台演讲,是一种演讲能力,现在有些收费的成长型社群就做这个事情,帮人提高演讲能力,而他们在收纳成员的时候,并没有先做心理测试,外向的人才吸收,而内向的人就拒绝;你能不能引起关注、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也是一种自我形象管理的能力;而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得到提升的。这么说来,好像通过外在能力的表现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倾向确实有失偏颇。
内向的小虾(一)小虾恰好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外向的内向女子,虽然和朋友在一起,她也能够娓娓而谈、哈哈大笑;但她也坦言自己在人多的时候确实会有压力,尤其众多陌生人前,别人看起来她举止得体、言笑有礼,只有她自己知道腋下的汗液和紧绷的肌肉暴露了她的心理压力,可能心理在习惯了喧闹之后会脱敏,但身体会出卖你。
接受了小虾内向的事实后,再想想她平时的行为表现就很合理了。很少主动联系朋友同学,学业期间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是同学;直到高中毕业,只有一个同在一所高中的初中同学还保持着联系;到大学毕业时所有的高中同学也都不在她的日常中出现了。她不理解为什么同学们去厕所都要成群结对地去,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拥挤的饭堂,明明队很难排、座位很不好找,却还要等好几个人一起走那条由教室出来的路;她大多数时候一个人、一个人去厕所、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去图书馆、只有需要团队合作的时候,她才会跟别人一起。但是从来没有人说她不合群,因为她和谁都能够说话、聊天;她跟大部分认识的人是点头之交、在路上碰到也能聊着一起走回宿舍;晚上她也会参加宿舍的卧谈,有时候一针见血地让人难以接受,但还是会有人来问她意见;她也从来不觉得自己不合群、一般的团队活动,只要动员了,她都参加、只不过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罢了。
就这样平平淡淡地毕业了,她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一个人,也很自在,但是当需要团队合作的时候,她却不再有团队了;当同学群里有人聊天开玩笑的时候,她却发现插不上话了,他们好像还是那么熟悉的样子,而她那开玩笑地话,却对谁说都不合适了。她有了一丝丝失落,她感觉到不合群了。
内向的小虾(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