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在不断变好的路上,继续努力,不要等走过这段时光之后再后悔。”
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更好自己的方式被大肆鼓吹为多读书、勤健身、懂生活、变美丽。
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很多人却因过分执着“变好”而陷入到隐性成瘾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间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反而让自己迷茫又焦虑。
什么是隐性成瘾?隐性成瘾又是如何对我们产生危害?我们要如何从成瘾的状态中走出来?
你想要的答案和行动指南都在《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这本书中。

这本书的作者沈家宏长期从事家庭治疗与原生家庭动力的研究,拥有30年心理学戒瘾的临床经验,目前就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也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
这本书能帮我们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和隐性的“上瘾”行为,并揭示了“ 绝大多数有上瘾问题的人,背后都有深层次的心理困扰”这一上瘾本质,但这本书最值得一读的地方在于TA给出的行动方案,成功帮我们规避了常犯的“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一毛病。只要跟着书中的方案做,就一定能从上瘾的状态中走出来。
书归正传,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有哪些披着“羊皮”的瘾在威胁着我们,以及怎样运用书中的方法走出困境。
01 打着变好的幌子,拉我们上瘾的那些事儿
——读书能补天然之不足,也能让我们在偏航的道上越走越远。
读书可明智,可知理,可疗愈,我们都想通过阅读来提升知识,扩展视野,但过分沉迷于读书,也是一种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
成年人沉迷在书中和孩子的情况一样, 阅读应该是值得鼓励和自豪的事情,却因过分沉溺而荒废了工作和社交,可能是通宵读书导致第二天的计划书没有完成,只能仓促敷衍了事,工作能力受到同事和领导质疑;可能是周末和下班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阅读,没有和朋友的社交互动,显得孤僻冷漠。
当意识到自己在工作和交往中的不如意时,也会想要逃避回书中的世界,或是想通过阅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无论重返书中世界的动机如何,也只是陷入了读书成瘾的恶性循环中,影响生活。
——健身让人身体健康,也使人陷入疯狂。
健身可减脂、可悦心、可安眠,我们可以通过健身获得更好的身体状态。
但过分沉迷健身,就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科学发现一些健身者将锻炼放在每日活动的最优先位置,运动量大,过度追求肌肉;一旦停止健身,就会出现沮丧消沉的情绪、睡眠质量差、甚至产生焦虑;还有一些健身爱好者服用类固醇增肌药物,导致身体脏器受损。
本来很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瘾后,却让我们离健康越来越远。
——用心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是让生活更好的本钱,也是填满自己空虚的欲望。
购物和呼吸一样,是我们生活中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买来的物品提升了我们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幸福感,打折囤货也是节俭生活、勤俭持家的好品质, 但现在很多人陷入疯狂买买买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买东西时一时爽,买后发现很多东西并无用处,又开始后悔;然后再看到促销、直播、心仪的东西时又忍不住入手,如此往复。
好像买回来的并不是东西,而是填满我们空虚内心的欲望。
——能用外表战胜的,都值得大动干戈,无论死生和风险。
“谁能通过你丑陋的外表,发现你美丽的心灵”,这句话蛊惑了大批的人,尤其女性。
从打玻尿酸,做热玛吉的医美,到纹美瞳线、割双眼皮的微调,再到开眼角、垫下巴、隆鼻子的微整,最后到全面开刀,削骨刮皮的整形。
关于某某网红整容成瘾的报道很多,整容死亡、面部受损不可逆的案例也很多,但都阻止不了大家追求美的脚步。
你说这些风险大离我太远,那我身边还有一些打了一针美光针就再也不能接受不打针的自己的姐妹,一旦你能通过某种便捷的方式变美,你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回到当初,只能沉迷其中,上瘾。
02 为什么我会在追求“变好”的路上越走越远
追求“变好”的初心没有错, 这些行动本身也没有错,那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我想出在了“过犹不及”四个字上,当在很好的事情上投入过度的时间和精力时,我们就要停下来思考下,是不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了偏差。
作者指出我们对上瘾的两个认识误区,帮我们看清那些隐性成瘾:
(1)我们常常忽视日常生活中隐性的上瘾,以为很多事情只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习惯,看不到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即使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也觉得自己无法克服,这就是上瘾;(2)把上瘾当成爱好。
那我们如何界定这个度呢?什么状态是爱好和习惯,什么状态才是上瘾?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这件事情是否对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带来一定的伤害。没有伤害,就不是瘾。
通过读书提高自己,是爱好;但读书影响了正常学习、工作、社交,并给自己心理带来压力和焦虑,就是上瘾;
喜欢健身,是爱好;但停止健身后情绪低落、焦虑产生,或过量服用类固醇等增肌药物影响身体健康,就是上瘾;
没事购物,是生活;购物过后感到空虚、后悔,对控制不住的购物欲感到焦虑、自责,或因购物负债累累,就是上瘾;
热爱变美,是天性;追求变美的路上伤害自己的身体,在心理上焦虑自己的容貌而不断整形,就是上瘾。
那我们为什么会上瘾呢?
作者说,上瘾是心理困扰的一种外在表现。所有成瘾行为的背后都有创伤,在创伤处都存在亲密关系的缺失。
所以说,我们之所以会陷入上瘾的状态,其实是我们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沉迷读书,可能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可能对现实中的问题无力处理,去书中寻求慰藉或寻找答案;沉迷健身和医美,可能生活中都有些自卑,想通过改变外表获得别人的认可;沉迷购物,可能没有安全感,或生活中很空虚, 需要物品来填满自己。
“成瘾者通常会把成瘾当成处理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通常会用成瘾来解决。”
如果我们在做的事情让我们感觉到焦虑了;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不顺利了;我们的情绪越来越差了;我们越来越感到孤独了,停下来,想想,是不是我们正处在某种上瘾的状态中,我们的心理是不是生病了。
03 想要真正“变好”,我到底要怎么做
如果我在成瘾状态中,要怎么摆脱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成瘾”,避免陷入下面的误区:
(1)戒瘾是意志力的问题;
(2)戒瘾就要彻底;
(3)瘾是堕落的表现;
(4)严厉的惩罚才能戒瘾;
(5)家人监督才能成功;
(6)不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
明确戒不掉瘾不是意志力不坚的表现,不要因为戒瘾的反复而否定自己,陷入焦虑状态;
不要认为戒瘾就是要一下子切断,循序渐进、逐渐减少也是成功的标志;
了解成瘾不是自己不够好,不是自己堕落,只是自己的内心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已;
要知道戒瘾不代表要受到严厉的惩罚、指责和家人的监督;
如果自己戒瘾反复不能成功,不要害怕去求助心理医生,他们可以给你更专业的指导。
然后,是正式行动,在建立了良好的心态后,我们就可以去行动了,核心思想是好好的规律生活。书中大量篇幅写了要如何去做,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翻书详细了解。
当生活一步步步入正轨,工作渐渐恢复正常,内心充盈,自然就减少了“瘾”的发作。
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复发”,这个在戒瘾过程中非常常见。
这里要区分两个概念:再燃和复发。
再燃是戒断后,对成瘾物质或成瘾行为的第一次再接触。再燃如果及时停止,就不会复发,没有影响。
复发是再度反复使用成瘾物质或再度反复出现成瘾行为,并达到和上瘾时一致或接近的程度。
避免复发就要总结经验,要在过往的经验中发现复发的预警信号、复发的高危状态。总之,要有意识的避免去接触可能重新陷入上瘾事情的一切。
04 写在最后
能让我们上瘾的不止烟、酒、赌,也不止网络、游戏这些大众已经探知的坏习惯;那些隐藏起来的,披着“善良”外衣的瘾可能才是最大的危险,因为我们察觉到自己的状态不好,但找不到原因,或错误归因解决不了问题,才是最可怕的。
认识到自己的“成瘾”状态,调整好心态,积极的规律生活,一步一步摆脱“瘾”的控制,迎来向往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样子。
把书中作者写在最后的话分享给大家,我们共勉:
“任何积极改变的发生都绝非易事,戒瘾尤其难。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树立积极的戒瘾态度,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戒瘾方法,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勇敢坚持,即使遭遇复发也不气馁。相信你会在不远的将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根本停不下来——用心理学戒瘾,做一个自律的人》沈家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