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悦读时光读书
《宇宙工程师之歌》:有技术支撑的科幻更真实

《宇宙工程师之歌》:有技术支撑的科幻更真实

作者: 元宵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09:25 被阅读0次

我记得前段时间看电影由刘慈欣科幻小说为剧本改编的《流浪地球》,引起我对宇宙科幻片的强烈兴趣,于是就开始看他的科幻小说,这兴趣就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了。

这本《宇宙工程师之歌》不仅收录了刘慈欣的作品,还收录了许多其他作者的获奖作品,带我们进入了宇宙硬科幻的世界,不同于完全建立在作者脑洞上的科幻故事,阅读这类书籍,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它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地质、物理、天文学等知识储备,才能看得更过瘾,这也意味着需要真正热爱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乐趣。


他不是空中楼阁,更像是地球上的工程师上了宇宙,在宇宙中运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发散性思维,打造一艘宇宙飞船,建造一座宇宙天宫,叙事上不求宏大,只求写实,越看越觉得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跳起来就能触碰到。

比如刘慈欣讲述《地火》的故事,让我叹为观止,科学家研究煤炭转化为煤气多年,实验室里成功的产物最终要应用到矿井里才能得到它最大限度的发挥,而这个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他低估了转化所带来的负面威力,从而引发了一连串的悲剧,最后科学家本人以身殉职的故事。

就像人们对于地球的敬畏始终不足,对于自己的自信又太足,引发的惨剧不仅仅在故事里发生着,也在现实中时刻发生着。不过作者却在结尾时,给了一个理想的结局,因为科学之所以能够进步,也许正是靠着人类的自信和自负,一次次失败,再迎来之后的成功,我们所需要的是更谨慎而谦卑,能够以更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成果。


再比如,飞行员和台风的博弈——《“勇士号”冲向台风》,有各种气象学、天文学、空气动力学知识,在故事里交汇,但并不是掌握了基本的原理,台风就能够被我们所掌控,它的变数太大,所以飞行员多年研究总是以失败告终,最后为了拯救没来得及撤出海港的渔船,飞行员用掌握的技术瓦解了台风,最终光荣赴死。

在故事里,作者不是单纯为了炫耀他的知识储备,他描写得很是克制,所有知识都是为了故事而服务,最终更是为了歌颂牺牲,那是人类用生命去守护生命,用科学征服自然的旅程,令人敬佩又深感震撼。

所有故事的立足点都会回归到人身上,回归到技术是为故事服务的宗旨上,这就是工程师类型小说不同于别的科幻小说,技术永远只是手段,而找到真实的自我,才是本源。

end。

相关文章

  • Hello World!

    Hello, Jianshu! 从最初只有几位工程师的技术组,到如今数千名优秀工程师,美团点评技术团队支撑并驱动着...

  • 支撑“元宇宙”的六大技术

    BIGANT,趣称为“大蚂蚁”,你可以想象这是来自元宇宙的大蚂蚁。 支撑“元宇宙”的六大技术支柱BIGANT包括:...

  • 北大恒卓:《三体》丨在二元对立中了解人类文明2

    科幻小说具有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现代神话性质。科幻文学真实感的基础是幻想中所依据的科学和技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幻...

  • 名家名篇之科幻|天下之水

    韩松的《天下之水》,从生命到宇宙,再从宇宙返回人生。这篇文章不是一篇硬科幻,没有详细的理论解释和技术介绍,但却凭古...

  • 2019-02-21星际穿越

    虽然我科幻电影看的不多,物理学得不好,对天体宇宙了解得也不深入,但科幻电影毕竟是不真实的电影,也是依据某些物理知识...

  • 科幻的未来有几分真实

    科技与科幻是两个概念,科技是能用于现实的,科幻是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描绘,想象力是占主要的。 说的更直白些,科技是基于...

  • 【书评】元宇宙的八大支撑技术

    元宇宙,被称为“互联网的终极形态”“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态”,是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腾讯、苹果、谷歌、亚马...

  • 书|《2001:太空漫游》

    可能还是更喜欢刘慈欣故事性更强细节更多的科幻文本。 阿瑟在科幻界的地位自是无法撼动,写的东西因为太过专业或者“真实...

  • 薪资不足30K的你与 “顶级iOS工程师” 差距在哪里?

    前言: 所有工程师都渴望发展技术力,女性工程师更看重包容性,出色的工程师与顶级工程师的诉求各有千秋——在Tripl...

  • 《流浪地球》|未来并不遥远

    芽子/文 科幻片总给你视觉上的冲击感,如果是“三文鱼加点咖喱会不会更好点儿?”所以科幻片加上更科技化或者具真实化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宇宙工程师之歌》:有技术支撑的科幻更真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oh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