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秦帝国的转机(三)

秦帝国的转机(三)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3-01-06 20:05 被阅读0次

原创首发

秦国诸王

荀子入秦(下)

其实当时秦国改制是最佳的时机,武力已冠绝天下,再修仁义,儒法并用,高举道义之旗,不服者再武力讨伐,可以一改阴险暴虐,塑造仁德礼义的光辉形象。当时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他们希望有道之君来拯救他们,而不是野蛮的征服。秦国向儒,则万民归心,天下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统一。

而别的国家都不可能有这个条件,这是天道时机!

当时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定局,秦军刚刚在长平之战中打败赵国,消灭了赵国四十万生力军,这个东方六国中战斗力最强,最有可能和秦国一扳手腕的对手已遭到毁灭性打击,秦国一统天下的路上,再也没有可以阻挡它的力量,宏图伟业即将实现,丰功伟绩近在眼前。这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而秦国依靠法家严刑厚赏,利益驱动下的积忧隐患,其实已经暗流涌动,其实已经积重难返。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以严刑酷法和奖励耕战的军功爵制对百姓威逼利诱,使整个国家变成一部利益驱动下的战争机器,将国家与个人的欲望都发挥到极致。荀子入秦看到的就是严刑酷法建立的井然秩序,而不是礼义教化的风气使然。上及大夫,下到百姓,都是被逼迫和利诱的工具。整个社会机械而僵硬,没有人性关怀,没有礼义廉耻,整个国家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巨人,在外表的壮大中日益虚弱。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因为没有礼义来安定和凝注人心的根基而轰然倒塌。

强秦

这就是荀子专门针对秦国的弊端和其隐患指出的“力术止,义术行”,“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

不是大智者看不到这一点,走在这条不归路上,秦国的衰亡是必然的。而秦国君臣只看到秦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是必然的。而荀子已透过重重表象,看到了不久后秦国必然衰亡的结局。

如果昭襄王听从了荀子的建议,儒法并用,以道治国,以礼义凝注人心,那秦国又会是怎样一种局面?又会有怎样的未来呢?

秦国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和谐的,江山稳固的国家,开创一个伟大的盛世王朝。而不会在一统天下十几年后就因为暴虐的法家统治和民众思想的崩溃而早早夭折。

历史的巨大谜团在荀子眼中,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立足根本,就能一叶知秋,鉴往知来;就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这才是真正的大智者,大圣人。他站在孤独的高处,历史兴衰已尽在眼中,千年之变早了然于胸。

但荀子也未能改变历史,未能挽救秦国,秦国错过了历史给它一次拨乱反正,治病谋医的机会,沿着错误的道路一发不可收,最后跌进黑暗的深渊。

历史之所以是历史,是因为它被利欲的大潮挟裹,席卷一切,而某些思想虽然正确睿智,却无法以一己之力去改变它,这就是生命的迷惑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国错过了一次重要的转机,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它还有机会吗?

未完待续

            ——“荀子入秦”在司马迁的《孟子.荀卿列传》中没有一个字提及,其他史书中也没有记载,但在记录荀况思想学说的《荀子》“儒效”和“强国”篇中记载了他和秦相范雎和秦昭襄王的对话以及对秦国的论述,历史证明了他的睿智通透和先见之明。他的“儒法并用,阴阳相济”的治国之道到现在也是极其合理和实用的。

荀子的精神思想是被历史埋没的明珠。他显赫于当世,扬名于战国。他精神思想的巨大影响力使他在儒家的地位和名声与孟子并列,司马迁也认同了这一点。但因为荀子不认同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恶”。更因为他的两个学生李斯和韩非,蜕变成法家的代表人物,尤其是李斯主张的“焚书坑儒”,被儒家学派深恶痛绝。连累荀子一世英名尽毁,他的牌位被移出孔庙,他也被儒门视为“异类”和“叛徒”。从此不受儒家待见。尤其宋明以后,以儒为宗,崇孔尊孟,他的思想和程朱理学格格不入,被排挤诋毁,打入冷宫,世间鲜有传习,渐渐从主流思想中消失,真是可惜呀!

荀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帝国的转机(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oj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