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静静写读书笔记读书志人丑就应多读书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对自我知识结构的设计——《风雨故人来

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对自我知识结构的设计——《风雨故人来

作者: Miss铁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4:55 被阅读34次

    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文,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

    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的发生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要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

    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

    ——《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

    读书和上学,实在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在中国的传统里,“读书”是个含义深广的词汇。“读书人”说的不仅仅是有文化的举人、进士之类,也说的是这人明理通达,心怀天下,“读书种子”说的是孩子聪明、领悟快,“书中自有颜如玉”还带着一点仕途前程的隐喻;独独英文中的“read”,非常单纯明了。

    但有趣的是,我们今天对孩子说的“好好读书”,差不多就是“好好上学”的另一种说法,它被窄化成了获取体制性学历的行为。这么说吧,我们确实沿袭了“读书”这个词的话语模式,却多少丢弃了“读书”的行为实践。

    学历甚高、读书甚少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读过的书,是没办法像卖菜一样,进了货卖了就能赚钱的。如果说读书有回报,那么读书的回报其实是一个各方联动的过程,读了、懂了、悟了、用了,读书是读字,也是读世相——并不意味着你读了几本寡淡的学校教材,考了个好分数,上了211985,就能立马换来生活幸福,换来娇妻美男,换来金钱和权力。

    换而言之,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上学”,并不等于广义的“读书”。那些明令禁止阅读课外书的老师家长、那些除了字音和函数一无所有的可怜学生,其实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界定的“读书人”。

    所以,“读书无用”、“读书没出路”几乎是个伪命题。既丢弃了传统读书的行为内涵,又想要人生四大喜式的结局,这不仅仅是偷换概念,也是一种耍流氓的逻辑。

    诚如钱先生所言,读书是对自我知识结构的设计,不是说你学的什么专业、就只需要读什么。文科生把数学搞好,理科生读读文学,大家一起谈谈哲学和外语,保持扎实的专业功底,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成就了你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

    知识结构齐备,涉猎广度也很重要。年轻人读书要广博,要博览群书,杂一点没关系。各个门类的书都要看看,去建立宏观的知识体系,大格局的抽象思考是人上了年纪以后很难再重新培养的思维能力;而那些风月的操作,把人扔到交际场上,半年也都能学个差不多了。孰轻孰重,其实很明白。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识格局都是年轻时打下基础的;后面的时间,就是慢慢实践并改良出自己独特的门径。你不见多少企业家的本科专业,大多是数理化甚至文史哲;你更不见多少不曾上过学的所谓大老板,卯足了劲要把孩子送进海内外名校。

    因为,人才是熏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所谓熏,就得有环境、有氛围。这样的氛围,说直接点是身边的人;说抽象一点,其实就是资源分配的能量场,而这样的资源,通常是以不可替代性的知识专利为起点开始积累的。

    大股东,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

    朴实地讲,读书当然是有用的,不能因为读了书的人有举债度日的、不读书的人有鲜衣怒马的,就把锅栽到读书这事儿上,这种逻辑,有那么一点蠢。

    而说着“上街买菜用不着解方程、研究古文学不用学外语”之类的话、企图忽悠本有能力可以更好地读书的人来放松要求的,除了蠢,还坏。

    这话听听就算了,真信了,不光输,还会惨。

    毕竟,我们能使用的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法的,也就是读书。

    退一万步说,就算教材寡淡,“好好上学”也并不是一句空话。中国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于公立教育体系里。前些年所谓中国公立学校教师赴英国进行交换式教学、获得全胜的新闻,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们的公立教育,和西方的公立教育,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这盛世,如你所愿,还是有书可读的。

    钱先生这段话的大前提,某种程度上有治学的意味。但这条读书的线索却是同样适合拉到生活中,给这个五光十色的舆论环境浇一点清醒的冷水。

    毕竟,开卷有益非虚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对自我知识结构的设计——《风雨故人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oj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