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的老子《道德经》一书来了,发现有很多话能读但不是很懂。圣人就是圣人,他的思想总是有着高度,所以我们才会仰视。
七十三章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也就是说,勇于表现刚强的人容易送命、丧命,勇而不敢的人反而能够生存、活命。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这就是自然规律,可又谁知天意呢?
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勇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其实,我们不能光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错把“勇于不敢”简单地理解为胆小、怕事、懦弱,说什么“一个人胆小怕事就可以活得长久一些”,而是要从“道”的角度来理解老子的意思。
勇于敢其实就是刚强的意思,勇于不敢其实就是柔弱的意思。就如老子《道德经》第76章所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为什么说坚强与死是同类的,柔弱与生是同类呢?
比如说,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可见,做人过于刚强,敢做敢为,就是属于“勇而敢”,最后就会走向死亡。
拿西楚霸王项羽来举例,他的脾气暴躁,眼睛里融不进半点沙子,为人也是非常不可一世,他几乎是百战百胜,但是最后兵败垓下,他还抱怨是上天要灭亡自己,不是自己打仗的过错。
项羽与手下仅剩的100多名士兵被汉军团团围住,项羽对手下说:今天固然要决心战死,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天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
项羽的确是勇猛无敌,他一个骑马冲驰,就斩杀了汉军的一个都尉,还杀了百十来人。最后,项羽杀出重围,来到乌江前。乌江亭长让项羽赶紧乘船逃走,但是项羽为人很刚强,他说“上天要灭亡我,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不干心有愧吗?”
最后,项羽把自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让乌江亭长先走,而自己独自一人面对数以万计的汉军。又是一个冲锋,项羽又杀死了几百名汉军,而自己身上有十多处受伤。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当众自刎而死。
我们不得不说,霸王项羽非常勇敢,甚至称得上是勇猛过人,但是他过于为人刚强、硬气,不懂得随机应变,也不会“识时务者”,最后违逆了天道,给自己招致了彻底的败亡。
反观项羽的对手刘邦,他做人很柔软,能屈能伸,即使打了很多败仗,也懂得该低头就低头,先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鸿门宴上,项羽和范增本来打算杀了刘邦,但是刘邦极力表现自己的忠诚,对项羽主动示弱,勇而不敢,最终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这才有了日后的飞黄腾达。所以说,柔弱者,生之徒!
“勇而不敢”的人,更加谦卑、柔弱、低调,能屈能伸,顺应大道,最后反而增加了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示弱的人,会活的久长一些。这就是我的想法。今日文,大多是摘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