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德经》第九章中,老子谆谆告诫世人: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对这一理论理解最透彻并真正执行到位的,当属春秋时期曾扶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复国之后,被勾践封为开国大将军。但是,范蠡却辞官离开了越国,辗转来到齐国,隐姓埋名,改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结庐而居。一边耕田,一边捕渔、晒盐,用这几个项目的成果进行交易,很快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齐王听闻范蠡的贤明能干,就把他请到齐国,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为相三年,积累家财万贯。范蠡自忖,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范蠡迁徙至陶,就是今天的菏泽定陶区,这里被称为“最佳经商之地”。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
范蠢的经商思想,不仅影响春秋列国,而且一直延续到后代及至今日。范蠡对物价涨跌应有一个合理幅度的主张及由此而提出由国家规定粮食价格的政策,被汉宣帝所仿效采用。因为这种由国家调控粮食价格的政策,有助于“农末俱利”,起到了稳定粮食价格、稳定人心、安定社会的作用。
范蠡在辞官离开越国时,曾劝一同辅佐勾践复国的另一位大臣文种离开勾践,但文种没有听劝,结果被勾践杀了头。而范蠡,因为不贪恋功名利禄,甘于去过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不仅保全了性命,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经商天分,成为一代“商圣”,在创造了个人财富的同时,还为国家乃至后代积累了宝贵的经商经验。
02.
原本以为只有范蠡这样的古人才会在过尽千帆之后甘于去过平凡生活,并在平凡生活中创造不平凡的成绩。可是,某日与一位鞋店老板的偶遇,却让我在身边看到了这样的真实的故事。
那日,午休时去单位附近的擦鞋店擦鞋,一位看上去性格沉稳的胖女子接待了我。她接过我的鞋,看了看,告诉我稍等,转身开始修理。
我闲坐一边,四处打量周围环境,看到旁边一张矮几上放着一本杂志,便伸手拿来翻阅。没想到,里面竟然有关于这间擦鞋店女老板的报道。
我看看杂志上的照片,再看看旁边埋头为我修鞋的女子,是同一个人!
这是位河南妹子,因家境贫寒,很早就辍学了。不甘心向命运低头的倔女子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当保姆,做零工,靠着聪明好学和不服输的劲头,在为一位做皮革生意的老板打工时学得一手好技术,成为骨干。
在为老板推广产品和技术的过程中,与毕业于某名校后下海经商的一位男青年相识相恋,辞掉工作,跟着他来到他的家乡,在这里二人携手创业,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中间,曾遭遇失败,老公想过放弃,她却咬着牙坚持下来。如今,他们已拥有自己的注册品牌,经营多家外国品牌皮具化料,还成立了皮具化料经销中心和养护总店,并且已在各地发展了一百多家连锁店。
对技术,她讲起来头头是道;对未来,她充满憧憬同时也有脚踏实地的计划。
在这本杂志上,对这位女老板的报道之后,是关于地产精英潘石屹的报道文章。排在潘石屹前面的这位女老板,身价其实已经不菲,可是,朴实的她依然坚持为顾客擦鞋。
如果不是看到这本杂志,我根本不会把这个与其他擦鞋工一样扎着染了鞋油的围裙、手拿鞋刷和抹布的胖女子与“成功女士”这个头衔联系起来。
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成功了,依然以平凡人自居,坚持亲力亲为。她的事业,肯定还会有大发展。
03.
同样的感悟,还曾在一位面店老板娘身上获得。
那是一家开在东北的四川燃面店。
老板娘风风火火地忙碌着,动作麻利。她身上扎着围裙,头上扎着一块红色三角纱巾,脸上化了淡妆,精明干练中透着股说不出的风韵。应答顾客时她面带笑容,语音亲切,有种天然的亲和力。言谈中得知她是四川人。
等面上桌的工夫,我东张西望,发现墙上贴着几张照片,照片中有几位穿着类似海政歌舞团演出服装的人在某个喜庆的场合手拿麦克在引吭高歌。我走近去仔细看,其中唯一的女演员竟然就是眉目精致的老板娘!
也许那服装只是仿制的演出服?即使如此,她肯定也曾是经历过繁华和热闹的人。繁华凋谢、热闹冷清之后,能甘于生活在相对落后的东北,怡然地做着一家小面店的老板娘,这一份淡泊与静定,她是如何修炼得来的?
看她的表情,是一份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快乐。她的心灵,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份平淡的生活吧!
不恋浮名,不慕奢华,为心灵的需要而活,平淡的生活中同样可以收获成功与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