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从他家里带了一本厚厚的《中国通史》到公司,交到我手里,让我没事看看。
所以我晚上下班除了是背着一杯水以外,再加上一本厚厚的书回家的,背的我一身的汗。
我这前面一本书还没看完呢,中间又买了一本还没看,这又来。
上次跟他聊起关于看书的事情,微信读书里我翻看了下今年看的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都看完了十来本了。
但是怎么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看过一样,前面看后面忘。记得之前特意买了一本厚厚的大本子用来摘抄的,结果也落了一层灰。
朋友说我看书的方法不对。
他说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看,比如那些鸡汤文。对哈,我这些书里好像是有好几本毒鸡汤。那种看了就忘的。
一本厚厚的中国通史,我想说真的看得不是太懂,我觉得这样的书我得多看几遍才行。
这书由两部分组成。
上篇讲的是中国文化史
下篇讲的是中国政治史
前面的“绪论”我没怎么看,然后看到正文,随便翻了其中一章“语文”都看的费劲。
看倒是能看得下去,只是看的太费劲,费劲的东西,容易让人犯困。所以刚看一小半,就到了十点半犯困的时间了。
文章犹如标题,这半篇主要讲的是关于语言方面的东西。语言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文字语言,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把人类联结为一的。
文字不是靠眼睛看了明白的,还要读出声音来。耳朵听了,而明白其意义。如此,意义相异之语,只要声音相同,就可用相同的字形来代表它。
与语言同表一种意象的,则有图画。图画简单化,即成象形文字。图画及初期的象形文字,都不是代表语言的。所以象形文字,最初未必有读音,图画更无论了。
所以是后期语言被迫增加,慢慢更改变化得来的。(这句是人话,其他是摘抄)
网友评论